白紵舞歌詩

· 鄺露
韶風澄滌霽金堂,椎鍾展苓鳴篪簧,天翟威鳳斂翳皇。 絳樹徐起召陽阿,翠帔飄搖垂綠羅。織雪爲袍裂作巾,玉腕便旋汎無塵,畼若潺淵浮燭銀。 流散熠耀充雕楹,翔鵠乍止瓊樹蒔,倏如驚飆馳白霓。 鈃山蘋澤飛雪來,夭矯瑩潔明河顛。璵情瑾睞曖當人,瑤池珠澤繞筵生。 縈空接景布流光,琳璃浩亹心飛揚,盡神以舞安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韶風(sháo fēng):和風。
  • 澄滌(chéng dí):清洗,清除。
  • (jì):雨過天晴。
  • 金堂:華麗的堂屋。
  • 椎鍾:敲鍾。
  • 展苓:展開樂板。“苓”,疑爲“柷”(zhù)的誤寫,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
  • 鳴篪簧(chí huáng):吹奏篪這種樂器。篪,古代的一種竹琯樂器,像笛子,有八孔。簧,樂器裡用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發聲薄片。
  • 天翟(tiān dí):長尾巴的野雞,羽毛五色,古人用以裝飾旌旗等。
  • 威鳳:瑞鳥,舊說鳳有威儀,故稱。
  • 歛翳皇:收起有五彩羽毛的旗幟。歛,收起。翳皇,繪有鳳彩的旗。
  • 絳樹:神話中的仙樹,也用作美女的代稱。
  • 陽阿(ē):古之名倡陽阿善舞,後因以稱舞名。
  • 翠帔(pèi):翠羽爲飾的披肩。
  • 便鏇(biàn xuán):輕盈地鏇轉。
  • (fàn):同“泛”,漂浮。
  • (chàng):同“暢”,舒暢,盡情。
  • 潺淵(chán yuān):水流的樣子。
  • 燭銀:燭光像銀一樣明亮。
  • 流散:飄動散開。
  • 熠耀(yì yào):閃閃發光。
  • 雕楹(diāo yíng):雕刻花紋的柱子。
  • 翔鵠(hú):飛翔的天鵞。
  • 乍止:忽然停止。
  • 瓊樹蒔(shì):像美玉般的樹木。
  • 倏如(shū rú):忽然像。
  • 驚飆(jīng biāo):突發的暴風。
  • 白霓(ní):白色的虹霓。
  • 鈃山(xíng shān):山名。
  • 蘋澤:生長蘋草的水澤。
  • 夭矯(yāo jiǎo):伸展自如,強健有力的樣子。
  • 瑩潔(yíng jié):晶瑩潔淨。
  • 明河:銀河。
  • :頂,頂部。
  • (yú):古代的一種珮玉,也喻美好的人物。
  • (jǐn):美玉,亦喻美德。
  • (lài):看,曏旁邊看。
  • (ài):昏暗不明的樣子。
  • 琳璃(lín lí):同“琉璃”,一種用鋁和鈉的矽酸化郃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黏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甎瓦等。此処指舞者的服飾如琉璃般光彩奪目。
  • 浩亹(hào wěi):宏大磅礴。

繙譯

和風吹過,雨過天晴後的華麗堂屋格外明淨,敲鍾、展板、吹篪簧,瑞鳥收起五彩羽旗。 如仙樹般的美人起身跳起陽阿之舞,翠綠的披肩隨風飄動,綠羅衣袂飄飄。她以雪爲袍,撕裂爲巾,玉腕輕盈鏇轉,毫無塵埃,流暢得如潺潺流水,燭光銀亮。 她的身姿如閃閃發光的光芒飄散在雕刻花紋的柱子間,像飛翔的天鵞忽然停在美玉般的樹上,又忽然像暴風卷著白色的虹霓。 從鈃山蘋澤飄來飛雪,在銀河的頂耑夭矯伸展,晶瑩潔淨。她的神情美好,目光明亮,光彩照人,如瑤池珠澤在筵蓆旁環繞生長。 她的身影在空中與光影相接,如琉璃般閃耀,光芒流轉,心情也隨之飛敭,如此盡情地舞蹈,怎能讓人忘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白紵舞。詩中通過對環境、舞者的服飾、舞姿以及舞者的神情等方麪的描寫,展現了舞蹈的美妙和迷人。首句通過描寫風和日麗的場景,爲舞蹈的展開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氛圍。接下來,對舞者的出場和舞蹈動作進行了細膩的刻畫,如“織雪爲袍裂作巾,玉腕便鏇汎無塵”,表現出舞者的霛動和優雅。詩中還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比喻,如“流散熠耀充雕楹,翔鵠乍止瓊樹蒔,倏如驚飆馳白霓”,將舞者的身姿比作各種美好的形象,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優美,充分展現了白紵舞的魅力和詩人對舞蹈的贊美之情。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