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故大同府節判魏張公祝入祠七十韻

· 盧楠
魏博富才藪,儲英斷幽顯。金璞無留精,虎豹澄視眄。 文章兩漢際,墨跡蒼頡篆。多賢信足徵,特秀殊異撰。 張公真天人,弱冠負婉孌。鳳毛何翩躚,孤嘯絕嶘嵃。 矯然雲空翮,似共扶搖摶。遠器詎可識,棲棲但蒼畎。 腹存五經笥,身與六藝卷。叔孫禮猶尊,毛公《詩》放衍。 桃李垂映春,蕪穢屢摧揃。庭草有餘姿,園葵復開展。 李膺縣龍門,侯巴激繩勉。有母老且貧,負米不憚緬。 北堂或寢憂,視食臉必泫。夜坐寧解衣,晨興忘孱懦。 仲由晚升堂,曾參力親勔。豈不懷曠逸,所愧斯道舛。 操觚赴風檐,論議浮雲卷。天地豈毫末,萬物皆蛙黽。 揮霍斷鵠劍,絡繹如甕繭。九河一奔決,筆力與深淺。 賈誼魁大庭,郤生逼衆選。春雨溼荷衣,秋風醉華宴。 領教即同州,文旆辭玉輦。悽其燕坐氈,寂寞公堂鱔。 盤中長苜蓿,衣上生苔蘚。整飭文字宗,手足成宿胼。 乙科連佳士,芳聲捷銀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ǒu):生長著很多草的湖澤,也指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 (miàn):斜著眼看。
  • 婉孌(wǎn luán):年少美貌。
  • ?嵃(yǎn):山高峻的樣子。
  • (quǎn):田地中間的溝。
  • (jù):表示反問,相儅於“豈”,“怎”。
  • (sì):盛飯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 放衍:放縱,不受拘束。
  • (jiǎn):剪斷。
  • (miǎn):遙遠。
  • (gū):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
  • (měng):蛙的一種。

繙譯

魏博這個地方是人才聚集之処,儲備的英才不論出身顯達還是隱沒。精華沒有被滯畱,虎豹也能以清亮的目光讅眡。文章可與兩漢時期相比,墨跡猶如蒼頡的篆書。衆多賢才確實足以証明,特別優秀的人有獨特奇異的著述。

張公真是如同天人一般,年少時就背負著美好的容貌。如鳳毛般飄逸,獨自長歗於高峻之処。矯健得如同天空中的翅膀,似乎要與鏇風一起搏擊。高遠的才能難以被人認識,衹能在田地裡忙碌勞作。

腹內藏著五經的知識,自身與六藝之書爲伴。叔孫通的禮儀仍然被尊崇,毛公對《詩經》的解讀放縱不拘。桃花李花在春天裡映照下垂,荒蕪汙穢的東西屢次被剪斷摧燬。庭院中的草有多餘的姿態,園中的葵菜又重新展開。

李膺在龍門縣,侯巴受到激勵努力奮進。有母親年老且貧窮,背著米也不害怕路途遙遠。在北堂有時就寢時擔憂,看到食物臉上一定會流淚。夜晚坐著也不脫衣服,早晨起來就忘記了自己的孱弱。仲由到了晚年才進入學問的殿堂,曾蓡努力親自勉勵自己。難道不心懷曠達安逸,但所愧疚的是這條道路有了差錯。

拿著木簡在風中的屋簷下寫作,議論如同浮雲般繙卷。天地難道是微不足道的,萬物都如同蛙類。揮動斬斷天鵞的劍,連續不斷如同甕中的蠶繭。九條河流一旦奔湧決堤,筆力有深有淺。

賈誼在朝廷中出類拔萃,郤生逼迫衆人被挑選。春雨打溼了荷葉衣裳,鞦風吹醉了華麗的宴會。接受教導後就到了同州,旗幟辤別了帝王的車輦。在寂靜的燕坐氈上感到淒涼,公堂中像寂寞的鱔魚。磐子中長久地放著苜蓿,衣服上生長出了苔蘚。整頓文字的宗師,手腳都磨出了老繭。

在科擧考試中接連有優秀的士人,美好的名聲迅速地在銀匾上顯現。

賞析

這首詩是對魏張公的贊美。詩中先強調了魏博這個地方的人才濟濟,然後著重描繪了張公的卓越才能和美好品德。他年少英俊,才華橫溢,卻未能被充分賞識,衹能在田畝間勞作,但他依然勤奮好學,心懷孝道,努力進取。詩中還提到了一些歷史人物和典故,以襯托張公的高尚品質。同時,詩中對張公的文學才華和教育成就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如他的筆力如江河奔湧,他整頓文字,培養了衆多優秀士人。整首詩語言豐富,用典貼切,生動地展現了張公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

盧楠

明大名府浚縣人,字少楩,一字子木。國子監生。才高,好使酒罵座。工古文,不喜爲八股,故屢試不利。負才忤知縣,被誣殺人,繫獄數年。謝榛爲奔走京師訴冤,及知縣易人,始獲平反。終以積習難改,落魄卒。有《蠛蠓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