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同諸先生上人社集分賦得素馨花燈

皎潔美人心,劉王不解尋。 苑芳經燹燒,草冷耐螢侵。 映遂仙藜彩,輝生夢筆吟。 珠探玉龍頷,鏡隱翠娥襟。 瑞霰簾紋積,祥霞日氣深。 蝶來情倍熱,蛾趁燄能任。 法雨懸禪觀,天衣覆寶林。 蓮開瓔珞座,香靜佩環音。 舍利銜珍鳥,瑤華集素禽。 榆芒寒簇雪,桂粟夜明金。 豔瑣玲瓏骨,神傳巧妙針。 綃巾彈淚結,蘭唾御風臨。 醉失秦宮曉,光堪魏乘參。 倚窗看贈帶,拂幕掛遺簪。 旭透冰凝碎,梨晴夢半沉。 口脂晶帳影,錢尾雀屏森。 賦客星佔聚,高僧理可欽。 空花與二月,懷古復憐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皋(gāo):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 素馨花:一種花,芳香潔白。
  • 劉王:此處可能指某個歷史人物或傳說中的人物,具體所指不詳。
  • (xiǎn):野火。多指兵亂中縱火焚燒。
  • 仙藜:傳說中神仙的藜杖,此處可理解爲有神異色彩的藜杖。
  • 夢筆:相傳南朝梁江淹夢人授以五色筆,故文思大進。後以「夢筆」比喻才思敏捷,文章華美。
  • (xiàn):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yè):火光,日光,光輝燦爛。
  • 禪觀:佛教語。謂依禪理參究修行。
  • 寶林:佛教語。智慧圓妙,功德廣大之境界。
  • 瓔珞(yīng luò):原爲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由世間衆寶所成,寓意爲「無量光明」。後也用於形容其他的裝飾品。
  • 舍利:佛教稱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燼。通常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佛牙、佛指舍利等。
  • 瑤華:指美玉。
  • 榆芒:榆葉嫩芽。
  • 桂粟:桂花和粟米,此處可能用以形容花燈的形狀或顏色。

翻譯

素馨花燈潔白如同美人的心靈,劉王卻不能理解也不去尋找。 花園中的芳草經過野火焚燒,荒草在寒冷中忍耐着螢火蟲的侵擾。 素馨花燈映照出仙藜的光彩,光輝引發夢筆般的吟詠。 明珠好似從玉龍的下巴探出,鏡子隱藏在翠娥的衣襟裏。 吉祥的雪花般的簾紋堆積,祥瑞的彩霞使日光變得深沉。 蝴蝶飛來情意更加熱烈,飛蛾趁着火焰能夠擔當。 佛法如細雨懸掛在禪觀之處,天衣覆蓋着寶林。 蓮花開放在瓔珞座上,香氣寧靜如佩環之聲。 珍鳥銜着舍利,美玉般的華彩聚集着素色的禽鳥。 榆葉的嫩芽寒冷中簇擁着像雪一樣,桂粟在夜晚明亮如金。 豔麗的花燈有着玲瓏的骨架,神奇的傳說是巧妙的針線所制。 薄絹絲巾因落淚而凝結,蘭花的唾沫隨風飄臨。 醉酒中迷失就像秦宮到了拂曉,光芒可以與魏乘的車駕相比。 倚着窗戶看贈送的衣帶,拂動幕布掛着遺留的簪子。 陽光透過冰層使其破碎,梨樹在晴天裏夢境半沉。 口脂在晶瑩的帳幕影子中,錢尾使雀屏顯得森嚴。 賦客們像星羣一樣聚集占卜,高僧的佛理令人欽佩。 虛幻的花朵如同二月的景象,懷古的同時也憐憫如今。

賞析

這首詩以素馨花燈爲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充滿神祕和美好氛圍的場景。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徵手法,如將素馨花燈比作美人的心靈、玉龍的頷下明珠等,使花燈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同時,詩中還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如禪觀、法雨、天衣、寶林等,增添了詩歌的宗教色彩和深邃意境。

詩歌從多個方面描繪了素馨花燈的美麗和神奇,如它的光彩、形狀、香氣等,展現了作者對花燈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感受。此外,詩中還提到了一些與之相關的情景和人物,如劉王、仙藜、夢筆、賦客、高僧等,使詩歌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總的來說,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素馨花燈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