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芝林繇杭州參軍遷荔波令荔波予從父舊治潘以此聞予至湖上即命駕見訪因贈以詩

因君蓮幕美,笑此竹林賢。 舊政多山水,新棲勞鳳鸞。 官租從剖鬥,蠻市不論錢。 喜樂情相告,文書譯始宣。 賞知榮綵線,辱豈示蒲鞭。 禮數裙盤地,言談手畫天。 行春羣勸飲,導駕婦爭前。 頒歷寧看日,栽花好記年。 標枝還野鹿,寄跡儼神仙。 教化應如蜀,清廉和酌泉。 明朝列循吏,於此見相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óu):古同「由」,從,自。
  • 荔波:地名。
  • 從父:伯父、叔父的通稱。
  • :治理,管理。
  • 蓮幕:幕府,指在將軍府中任事。
  • 竹林賢:指魏晉間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爲七賢。後用作對文人雅士的美稱。
  • 剖鬥:把量器分開,謂數量大,超過原定額度,表明賦稅減輕。
  • 蠻市:南方少數民族的集市。
  • 綵線(cǎi xiàn):彩色絲線。
  • 蒲鞭:以蒲草爲鞭,柔軟不能傷人,是古代官員表示寬厚仁愛的刑罰。

翻譯

因爲您在幕府中表現出色,您這位雅士令人讚賞。 先前治理的地方多山多水,如今到新的地方如同鸞鳳般辛勞棲息。 官府收的租稅根據實際情況分開量定,少數民族的集市交易不看重錢財。 喜悅快樂的事情互相告知,公文政令開始得以宣揚。 受賞賜知道是因榮獲綵線般的榮譽,受辱時怎會被示以蒲鞭之刑。 禮儀周到如裙襬盤地,言談時手勢生動彷彿能描繪天空。 春天出行衆人勸酒,引導車駕婦女爭着向前。 頒佈曆法不必特意看日子,栽種花朵正好用來記住年份。 樹枝上標着記號是爲了還野鹿自由,寄身此地儼然如神仙般自在。 施行教化應當如同蜀地,保持清廉能如酌泉般美好。 明日朝廷列出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此處可見您的事蹟會被相傳。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黎遂球贈予潘芝林的。詩中首先讚揚了潘芝林在幕府中的優秀表現以及他的雅士風範。接着描述了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情況,如賦稅合理、市場交易公平、政令有效傳達等,展現了他的治理才能和成效。詩中還通過對一些場景的描寫,如出行勸酒、婦女爭前等,烘托出當地的和諧氛圍。同時,詩中提到潘芝林的教化、清廉等品質,表達了對他的高度評價。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通過對潘芝林的讚美,反映了作者對良好治理和優秀官員的期望。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