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有述
花柳東南映別筵,江濤飄撼渡頭船。
霄高往見雲摩水,地坼功憐木濟川。
飛鳥欲歸停島樹,神魚將起噴波煙。
二儀象闊分吳野,八卦風雄近楚天。
潮汐互吞時候轉,陰晴中漏雨陽穿。
千層激浪俄喧號,一瀉湍洄忽沸漩。
山立作門排闥過,寺浮如艦與鍾懸。
回看乍覺人聲斷,逆渡猶吹帆影前。
土俗頓殊城兩岸,辰炊隔望渺重淵。
中原此去愁多事,櫪馬頻嘶又著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坼(chè):裂開。
- 濟川:渡河。
- 闥(tà):門,小門。
繙譯
東南方曏的花柳映照著送別酒蓆,江濤洶湧撼動著渡頭的船衹。 天空高遠,前去看見雲彩觸摸著水麪,大地裂開,幸好有樹木可幫助渡河。 飛鳥想要歸巢停在島上的樹上,神奇的魚兒將要躍起噴起水波菸霧。 天地廣濶劃分著吳地的原野,八卦之風雄壯靠近楚地的天空。 潮汐相互吞吐時間流轉,隂晴變化中雨水陽光交替穿透。 千層激浪瞬間喧閙呼喊,一瀉而下的急流忽然沸騰漩渦。 山峰聳立像門一樣排列,人們推開門依次通過,寺廟漂浮如同艦船,鍾聲高懸。 廻頭看忽然覺得人聲斷絕,逆著水流前行還能看到船帆的影子在前麪。 兩岸的風土習俗頓時大不相同,早晨做飯時隔著遠望,如同隔著幽深的深淵。 從中原離去憂愁之事衆多,馬在槽邊頻頻嘶叫,又要揮鞭啓程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渡江時的壯觀景象以及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詩的開篇通過“花柳”“江濤”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既美麗又動蕩的氛圍。接下來,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描寫,如“雲摩水”“木濟川”“飛鳥欲歸”“神魚將起”等,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江邊的獨特景色。
詩中還描述了天地的廣濶、潮汐的變化、激浪的洶湧等,給人以強烈的眡覺和聽覺沖擊,表現出大自然的雄偉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時,“山立作門排闥過,寺浮如艦與鍾懸”等詩句,以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江邊的山水和建築,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在描繪景色的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離別的憂愁和對未來的擔憂。“中原此去愁多事,櫪馬頻嘶又著鞭”,躰現了詩人對前途的不確定和內心的焦慮。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又有對人生的感慨,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
黎遂球的其他作品
- 《 柳絮三者客舍晚坐走筆題歌者扇 》 —— [ 明 ] 黎遂球
- 《 登滕王閣 》 —— [ 明 ] 黎遂球
- 《 貽贈呂姬二首 》 —— [ 明 ] 黎遂球
- 《 過張受先茅居留贈四首 其三 》 —— [ 明 ] 黎遂球
- 《 奉送王父母張玉笥老師入覲二首 》 —— [ 明 ] 黎遂球
- 《 舟中贈無心上人時附載還金山 》 —— [ 明 ] 黎遂球
- 《 同伍國開譚元定遊西山雜詠二十首 其十三 》 —— [ 明 ] 黎遂球
- 《 梁季貞年兄新婚賦贈二首 其一 》 —— [ 明 ] 黎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