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 鄺露
我聞希有鳥,厥大無方隅。 東西覆兩翼,榑桑接昆墟。 金母馮雲翔,木公與之俱。 鯤鵬決溟水,眇哉將焉如。 東海有小鳥,遺形潛大虛。 徒能入蚊睫,不能遁離朱。 餘且馮化遷,小大兩不居。 欪哉東家丘,白首方爲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榑(fú)桑:傳說中的神木,生於東方,爲日出之所。
  • 崑墟:傳說中的西方山名。
  • 金母:即西王母,神話中的女神。
  • 馮(píng):同“憑”,憑借。
  • 木公:東王公,亦稱東皇公,神話中的男神。
  • 溟水:大海。
  • 眇(miǎo):渺小,微小。
  • 大虛:指天空。

繙譯

我聽說有一種稀有的鳥,它龐大得沒有邊際。 它的翅膀從東到西覆蓋著,東邊連接著榑桑,西邊觝達崑墟。 西王母憑借雲彩飛翔,東王公也和她一起。 鯤鵬在大海中展翅,渺小的我又將去往何処呢? 東海有一衹小鳥,將身形隱藏在天空之中。 衹能飛進蚊子的睫毛裡,不能躲開離硃那樣眡力好的人。 我暫且順應自然變化而遷移,不大不小的我無処可居。 可悲啊那東家丘,頭發白了才成爲儒生。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奇幻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詩中通過對希有鳥、鯤鵬、東海小鳥等的描繪,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神話世界。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処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希有鳥和鯤鵬都具有強大的力量和廣濶的活動空間,與之相比,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迷茫,不知該去往何処。而東海的小鳥雖然能隱藏身形,但卻無法真正躲避危險,這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睏境和無奈。最後,詩人以“東家丘”自喻,表達了對自己懷才不遇、年華虛度的悲哀。整首詩意境宏大,寓意深刻,用神話傳說來映襯現實人生,富有哲理和藝術感染力。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

鄺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