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 · 贈倪梅村
江頭何處帶春歸。玉川迷。路東西。一雁不飛、雪壓凍雲低。十里黃昏成曉色,竹根籬。分流水、過翠微。
帶書傍月自鋤畦。苦吟詩。生鬢絲。半黃煙雨,翠禽語、似說相思。惆悵孤山、花盡草離離。半幅寒香家住遠,小簾垂。玉人誤、聽馬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川:此代指高人隱士所居之處。原指唐代詩人盧仝,號玉川子。他常住在濟源的玉川,此處借指隱居之地。
- 凍雲:dòng yún ,凝結不動的雲,常常形容天色陰沉,將要下雪的樣子 。
- 翠微:cuì wēi ,輕淡青蔥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鋤畦:在田地裏勞作。這裏指耕種。
- 鬢絲:兩鬢的白髮。
-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北宋林逋曾隱居於此,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此處用來點出倪梅村的幽居之處。
- 寒香:指代梅花散發的香氣,代指梅花。
翻譯
江頭哪裏能把春天帶回來呢?那如玉川般的隱居之地方向迷離,讓人難尋路徑。天空中一隻大雁都不見飛過,厚厚的雪壓得凍雲低垂。黃昏時分,那延綿十里的地方彷彿成了清晨的亮色,只見那竹根做成的籬笆錯落有致。潺潺流水分開河道,流過那青蔥的山嶺。
帶着書,趁着月光在自家田園中耕作。用心苦吟詩篇,不知不覺中兩鬢已生出白髮。半黃半綠的一片煙雨迷霧中,那翠鳥啼鳴,好像在訴說着相思之情。我不禁爲孤山的梅花凋盡、雜草叢生而惆悵不已。你就像住在遠方有着半幅梅花清幽香氣的雅士,家中小小簾子低垂。這時候,那如玉般美麗的人兒或許在誤聽那馬嘶之聲,盼着你歸來。
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之作,情感真摯深沉,意境清幽美妙。上片描繪了一幅清冷孤寂的寒冬景象,大雪紛飛,凍雲低垂,大雁不至,以景襯情,營造出一種迷茫、清冷的氛圍,爲下文情感的抒發埋下伏筆。「十里黃昏成曉色」一句以獨特的視角寫出黃昏雪景的奇異景象,增添了畫面的神祕色彩。竹根籬、分流水、過翠微等描寫則勾勒出清幽僻靜的隱居環境。
下片作者開始直抒胸臆,借自身苦吟詩而生出鬢絲的細節,感慨時光匆匆。「半黃煙雨,翠禽語、似說相思」寫煙雨朦朧中翠鳥啼鳴,彷彿在訴說相思,移情於物,將深藏心底的情思委婉道出。「惆悵孤山、花盡草離離」一句借孤山梅花凋零、草木荒蕪的景象,表達對友人以及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惆悵。「半幅寒香家住遠,小簾垂。玉人誤、聽馬嘶」 用細膩的筆觸,通過想象友人住處小簾低垂,以及想象中友人家中的玉人誤聽馬嘶盼歸的場景,將悠悠思念之情表達得含蓄而真摯。整首詞,作者通過描寫自然景象、自身經歷以及別出心裁的想象,把對友人倪梅村的思念與惺惺相惜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詞風含蓄婉約又韻味悠長。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採桑子 》 —— [ 宋 ] 吳文英
- 《 瑤華分韻得作字,戲虞宜興 》 —— [ 宋 ] 吳文英
- 《 醉蓬萊 · 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 》 —— [ 宋 ] 吳文英
- 《 法曲獻仙音 · 其一黃鐘商秋晚紅白蓮 》 —— [ 宋 ] 吳文英
- 《 解蹀躞 · 夷則商 》 —— [ 宋 ] 吳文英
- 《 喜遷鶯 · 其三福山蕭寺歲除 》 —— [ 宋 ] 吳文英
- 《 西河 · 中呂商陪鶴林登袁園 》 —— [ 宋 ] 吳文英
- 《 绕佛阁 其二 赠郭季隐 》 —— [ 宋 ]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