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其二喜雨上麓翁
一聲玉磬下星壇。步虛闌。露華寒。平曉阿香,油壁碾青鸞。應是老鱗眠不得,雲炮落,雨瓢翻。
身閒猶耿寸心丹。炷爐煙。暗祈年。隨處蛙聲,鼓吹稻花田。秋水一池蓮葉晚,吟喜雨,拍闌干。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磬(qìng):一種打擊樂器,此處指道觀中敲擊玉磬之聲,用於召集衆人或舉行儀式。
- 步虛闌:道士在道觀殿堂的欄杆前唱經禮讚。「步虛」是道士唱經的聲音,有悠揚縹緲之感。
- 露華寒:夜露寒涼。「露華」即露水,因露水錶面呈現一層微光,所以稱「露華」 。
- 阿香:神話中推雷車的女神,這裏代指雷聲。
- 油壁:一種車壁用油塗飾的車子。
- 青鸞:古代傳說中鳳凰類的神鳥,這裏指車速如青鸞般輕快。
- 老鱗:指蛟龍,相傳蛟龍能興雲作雨。
- 雲炮落:形容雲層中發出如炮響般的雷聲。
- 雨瓢翻:雨下得如同把瓢打翻,極爲迅猛,形容雨勢極大。
- 耿:忠誠、執着。
- 寸心丹:指一顆赤誠之心。
- 炷爐煙:點燃香爐裏的香。「炷」是點燃之意。
- 暗祈年:暗暗祈求一年的好收成。
翻譯
一聲清脆的玉磬聲響,彷彿從星壇傳下。道士們在欄杆前唱着空靈的步虛聲,夜露透着陣陣寒涼。天剛破曉之時,雷聲轟響,如同阿香駕着油壁車,坐着青鸞神獸而來。想來是那蛟龍也難以入眠,雲層中傳來陣陣炮響般的雷聲,大雨傾盆而下,就像把瓢打翻一樣,洶涌澎湃。
我雖然身閒,但內心依舊懷着一顆赤誠之心。點燃香爐裏的香,暗暗祈求這一年能夠有好收成。四處都傳來蛙聲,好似在爲稻田的豐收歡快地吹打着樂曲。那一池秋水在傍晚時分,荷葉已經略顯遲暮,我卻滿心歡喜地吟着這場及時的喜雨,激動得拍打欄杆。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充滿神祕與歡快氛圍的喜雨圖。上闋以浪漫奇幻的筆調描繪雨前雨後的景象,從玉磬聲、步虛聲起筆,營造出一種神祕而空靈的氛圍,隨後引入阿香、青鸞等神話元素,再以「老鱗眠不得」等句生動地描繪出雨前的風雲涌動,把雷陣雨的來臨寫得十分壯觀且富有想象力。
下闋則轉入詞人自己的情感抒發與生活場景描寫。詞人雖身閒,但「寸心丹」 表明他仍心繫百姓的豐收。「炷爐煙,暗祈年」這一細節,體現出詞人對年景的殷切期盼。「隨處蛙聲,鼓吹稻花田」一句,把蛙聲比作慶祝豐收的鼓吹,以歡快的場景反映出詞人對這場喜雨能帶來豐收的喜悅與憧憬。最後的「秋水一池蓮葉晚,吟喜雨,拍闌干」,以晚池蓮葉的畫面爲背景,詞人吟詩拍闌,盡顯其喜悅之情,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整首詞情感真摯,情景交融,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平實的祈願,展示了作者細膩的情感世界和對生活美好的嚮往。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掃花遊/掃地遊其三贈芸隱 》 —— [ 宋 ] 吳文英
- 《 瑞鶴仙 · 其四丙午重九 》 —— [ 宋 ] 吳文英
- 《 掃花遊/掃地遊其四送春古江村 》 —— [ 宋 ] 吳文英
- 《 拜星月慢 · 林鐘羽姜石帚以盆蓮數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 —— [ 宋 ] 吳文英
- 《 生查子 · 秋社 》 —— [ 宋 ] 吳文英
- 《 玉胡蝶/玉蝴蝶 》 —— [ 宋 ] 吳文英
- 《 聲聲慢 · 其二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 》 —— [ 宋 ] 吳文英
- 《 聲聲慢 · 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 》 —— [ 宋 ]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