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馬臺

· 呂定
據鞍揮指八千兵,昔日中原幾戰爭。 追鹿已無秦社稷,逝騅方嘆楚歌聲。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臺空草自生。 回首雲山青矗矗,黃流依舊繞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據鞍:騎在馬鞍上。
  • 八千兵:此處形容衆多士兵。
  • 昔日中原:古代中國的中心地帶。
  • 幾戰爭:多次戰爭。
  • 追鹿:比喻爭奪政權,如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
  • 秦社稷:秦朝的國家象徵,代指政權。
  • 逝騅:指死去的戰馬,暗指項羽的烏騅馬。
  • 楚歌聲:《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在烏江自刎前聽到四面楚歌。
  • 寂寞臺空:荒涼冷清的戲馬臺。
  • 草自生:草木自然生長,無人問津。
  • 雲山青矗矗:形容青山連綿,景色秀麗。
  • 黃流:黃河,此處泛指流水。
  • 彭城:今江蘇徐州,曾是古代的重要軍事重鎮。

翻譯

騎在馬鞍上指揮着八千士兵,當年這片中原地區經歷了多少次殘酷的戰爭。曾經的逐鹿之爭已經不復存在,秦朝的輝煌已成歷史,項羽的烏騅馬只能哀嘆那悲壯的楚歌聲。英雄的事蹟雖已遠去,但如今的人們又在哪裏?戲馬臺上只剩下空蕩的寂寞,野草叢生。回首望去,只見那青翠的山巒依然挺立,黃河的水依舊環繞着這座古城——彭城。

賞析

這首詩以戲馬臺爲背景,描繪了歷史變遷中的滄桑感。首聯通過呂定的想象,再現了昔日戰場的壯烈場景。頷聯借追鹿秦社稷和逝騅楚歌聲,表達了對秦朝興衰和項羽悲劇命運的感慨。頸聯則轉而抒發對英雄逝去、遺蹟荒涼的寂寥之情,草木的自生自滅象徵着歷史的無情。尾聯以景結情,雲山青矗矗與黃流彭城,形成鮮明對比,寄寓了詩人對歷史長河中人事更替的深沉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懷舊和對人生無常的深刻理解。

呂定

呂定,字仲安,新昌(今屬浙江)人。由誠曾孫。孝宗朝以功遷從義郎,累官殿前都指揮使、龍虎上將軍。《兩宋名賢小集》卷三六五存《說劍集》一卷。明萬曆《新昌縣誌》卷一一有傳。 呂定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爲底本,參校《宋詩鈔補·仲安集鈔》(簡稱鈔補本)。 ► 25篇诗文

呂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