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鍾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wò),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此調音節明快,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秋來咫尺異榮枯」句: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異榮枯,四卷本丙集作「共榮枯」。
「空山歳晩孰華予」句:戰國楚·屈原《楚辭·九歌·山鬼》:「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歳晩,四卷本丙集作「晩翠」。
孤竹君:《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此謂竹。
赤松子:漢朝隱士。《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報讐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戸,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道引輕身。」唐·司馬貞《索隱》:「《列仙傳》:『神農時雨師也,能入火自燒,崑崙山上隨風雨上下也。』」此謂松。
頻頻:四卷本丁集作「頻煩」。
序
《浣溪沙·種松竹未成》大約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四年間(公元1197年-1198年),時作者移居鉛山瓢泉新居一年稍多一點,所種松竹尙未成長起來,加之以言者論列,罷官觀,生活索寞,感而賦詞,託物言情,抒寫了胸中不平之氣。詞的上闋寫咫尺枯榮之感。首句慨嘆不僅遭人疏遠,連草木也疏遠他。「秋來」句緊承上句,言草木原本枝繁葉茂,可秋天一到,葉落枝枯,轉眼之間,榮枯各異。而辛棄疾於是年九月落職閑居,由地方高級官吏淪爲庶人,咫尺之內,有天壤之別。如果兩者不是巧合,就是託物寓意,其感慨是非常深沉和強烈的。詞的下闋寫歲晚松竹之戀。「孤竹君」句寫竹。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蔽而食之」,後遂餓死。本句似用這箇典故,言孤竹君二子雖窮餓而死,猶守節不移,藉以喩指所種之竹雖然窮盡,其「節」仍在。「赤松」句寫松。言其雖然幼嫩,但已生出枝葉,成長可期。松、竹、梅爲歲寒三友,不怕歲寒,節槪可稱。這兩句詞旣照應詞題「種松竹未成」,又頌揚了松、竹的節操,暗示他要以松、竹爲友。故詞結句説:「主人相愛肯畱無」,言作爲新居的主人,我愛松、竹,不知松、竹能否爲我畱存,從詞題生發開來,表明企盼所種松、竹能順利成活,伴隨自己度過歲晚這段艱難的日子。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吳克明廣文見和再用韻答之 》 —— [ 宋 ] 辛棄疾
- 《 和前人觀梅雪有懷見寄 》 —— [ 宋 ] 辛棄疾
- 《 壽朱晦翁 》 —— [ 宋 ] 辛棄疾
- 《 杏花天 · 嘲牡丹 》 —— [ 宋 ] 辛棄疾
- 《 踏莎行 ·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 —— [ 宋 ] 辛棄疾
- 《 減字木蘭花 · 宿僧房有作 》 —— [ 宋 ] 辛棄疾
- 《 新荷葉 · 和趙德莊韻 》 —— [ 宋 ] 辛棄疾
- 《 蝶戀花 · 送祐之弟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