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壽趙茂嘉郎中,前章記兼濟倉事
我對君侯,怪長見、兩眉陰德。還夢見、玉皇金闕,姓名仙籍。舊歳炊煙渾欲斷,被公扶起千人活。算胸中、除卻五車書,都無物。
山左右,溪南北。花遠近,雲朝夕。看風流杖屨,蒼髯如戟。種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滿維摩室。勸人間、且住五千年,如金石。
拼音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唐人小説《冥音録》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塡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爲正格。九十三字,前闋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闋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鬱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八句四平韻,後闋十句五平韻。
「壽趙茂嘉郎中。前章記兼濟倉事」:四卷本丁集作「呈茂中,前章記廣濟倉事」。
趙茂嘉:徐元傑《煤埜集·卷十八·嘉遯趙公贊》:「公名不逷(tì),字茂嘉,自幼有聲,能文,登進士第。初爲淸湘令,請以所增之秩封其母,孝廟褒而從之。居鄕無異韋布,不恃氣凌人,不屑意貨殖,訓子弟以禮法,勿撓寓邑。置兼濟倉。冬糴(dí)夏糶(tiào),直損糴於時。里閭德之,繪像勒石祠焉。慶元見州狀其事於上,詔除直祕閣,以示旌異。繼陞華文閣。年八十餘終於家。」《嚴州圖經·卷一·知州題名》:「趙不逷,紹煕四年二月初五日以朝奉大夫權知,五年六月初七日除江西提刑。」
兼濟倉:《鉛山縣志·卷八·倉儲志》:「兼濟倉在天王廟之左,直華文閣 趙不逷所立。初慕兼濟平糶之意,以穀賤時糴,至明年穀貴,損價以糶。淳熙十五年米始百斛,歲時增益,後至千斛。意欲自少至多,自近至遠,不爲立額。鄕人德之,慶元五年,狀其事於州,州以聞,詔除直祕閣,以慰父老德之之心。」《永樂大典·卷七千五百十四·倉字韻》引《廣信府 永平志》所載趙不逷《兼濟倉文》:「夫兼濟倉者:因張乖崖垂警之言,慕黃兼濟平糶之意,肆爲此舉,初無妄心。始謀粗用於餘糧,逐歲遞增於百斛。從微至著,自邇及遐。庶窮民無艱食之憂,同此身有一飽之樂。大爲編秩,永紀章程。高厚實鑑於本情,毫髮靡容於失度。」
怪長:四卷本丙集作「長怪」。
「還夢見、玉皇金闕,姓名仙籍」句:《神仙傳拾遺》詩:「木公亦云東王父,亦號玉皇君。眞僚仙官,……皆稟其命而朝奉翼衞。故男子得道名籍隸焉。」唐·曹唐《小遊仙九十八首·其七十九》詩:「外人欲壓長生籍,拜請飛瓊報玉皇。」:還夢見,四卷本丙集作「更長夢」。
千人活:《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王)賀,字翁孺。……翁孺以奉使不稱免,歎曰:『吾聞活千人者有封子孫,吾所活者萬餘人,後世其興乎!』」
五車書:《莊子·卷三十三·〈雜篇·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山左右,溪南北」:四卷本丙集作「溪左右,山南北」。
蒼髯如戟:鬍鬚堅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氣槪。《南史·卷二十八·〈褚裕之傳·(長兄褚秀孫、褚湛子)褚彥回傳〉》:「景和中,山陰公主淫恣,窺見彥回悅之,以白帝。帝召彥回西上合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備見逼迫,彥回整身而立,從夕至曉,不爲移志。公主謂曰:『君鬚髯如戟,何無丈夫意?』彥回曰:『回雖不敏,何敢首爲亂階。』……彥回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咸有風則。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明帝嘗歎曰:『褚彥回能遲行緩歩,便得宰相矣。』」唐·李白《司馬將軍歌》:「身居玉帳臨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散花更滿維摩室」句:《維摩詰所説經》:「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爲説法。……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花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
「勸人間、且住五千年,如金石」句:《古詩十九首·其十一》:「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古詩十九首·其十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此蓋反用其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君侯:對尊貴者的敬稱,這裏指茂中。
- 陰德: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 玉皇金闕(què):神話中天帝所居之處,金闕即宮殿。
- 仙籍:仙人的名籍。
- 炊煙渾欲斷:指生活極度艱難,幾乎沒有炊煙,意爲百姓快要斷炊。
- 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淵博,出自「學富五車」 。
- 杖屨(jù):手杖和鞋子,指出行。
- 蒼髯(rán)如戟:灰白色的鬍鬚又硬又長像戟一樣,形容氣概不凡。
- 陶令宅:陶淵明曾任彭澤令,這裏以「陶令宅」指代茂中居住的地方,暗示其有陶淵明般的情操。
- 維摩室:維摩詰是佛教中一位在家修行的大乘居士,其室常散滿天花。這裏借指茂中居所充滿美好。
翻譯
我面對您啊,長久以來就驚奇地看到,您兩眉間透着陰德之光。還常常夢到您名列玉皇大帝的金闕宮殿中,在那仙人的名籍之上。去年災荒時百姓幾乎斷糧炊煙都要斷絕,全賴您出手幫扶,讓上千人得以活命。細數您胸中,除了淵博的學識,沒有其他世俗之物。
看那溪邊左右,山間南北,鮮花或遠或近,雲霞朝夕變換。您風流瀟灑,拄着手杖穿着鞋子出行,灰白色的鬍鬚又硬又長就像戟一樣,氣概非凡。您居住的地方如同陶淵明的住宅一般,周圍種滿了柳樹,室內也好比維摩詰的居室,散佈着天花,充滿美好。我勸您能在這人世間長久停留,如同金石一般堅固長存。
賞析
這首詞讚頌了友人茂中的高尚品德和濟世才華。上闋開篇便突出茂中的陰德之相,還以夢入仙籍進一步強調其非凡。接着描述了他在災荒之年拯救百姓的善舉,凸顯其仁愛之心,又以「除卻五車書,都無物」表明其專注學識而無世俗功利之心。下闋描繪自然環境,以溪流山川、花雲變化等美好景緻烘托茂中生活的優雅閒適,「蒼髯如戟」又展現出他的豪邁氣概。「種柳」「散花」句用典,將茂中與陶淵明、維摩詰相比,稱讚他既有隱者的淡泊又有超凡的智慧。結尾「勸人間、且住五千年,如金石」表達了希望茂中長久於世的懇切祝願,情感真摯而熱烈 。全詞言辭優美,通過多種描寫手段,塑造出茂中的高大形象,在讚美之中盡顯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桃李漫山過眼空 》 —— [ 宋 ] 辛棄疾
- 《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 [ 宋 ] 辛棄疾
- 《 菩薩蠻 · 江搖病眼昏如霧 》 —— [ 宋 ] 辛棄疾
- 《 生查子 · 民瞻見和,復用前韻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三山雨中遊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 —— [ 宋 ] 辛棄疾
- 《 滿庭芳 · 遊豫章東湖再用韻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