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嵎「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祁之作。
「鵝湖歸,病起作」:廣信書院本作無題,玆從四卷本甲集。
鵝湖:《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迴四十餘里。其影入於縣南西湖。諸峯聯絡,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峯頂三峯挺秀。《鄱陽志》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鵝湖。」宋 淳熙二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兄弟講學鵝湖寺,後人立爲四賢堂。淳祐中賜額「文宗書院」,明 正德中徙於山巓,改名「鵝湖書院」。
「翠木」:四卷本作「翠竹」。
薜(bì)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於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戰國 楚·屈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東漢·王逸注:「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蘂實也。女蘿,兔絲也。言山鬼彷彿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借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卷五十四·〈高逸列傳·宗測傳》:「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唐·張喬《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東湖:豫章郡治東南有東湖,見《鷓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之「東湖」注。此詞題爲「鵝湖歸,病起作」,與豫章全部相渉,似不應再道及該處風物,則此東湖當即指帶湖而言。
「無奈明朝酒醒何」:四卷本作「明日醒時奈病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薜蘿:薜荔和女蘿,野生植物。薜,讀作「bì」。
翻譯
那翠竹高達千尋之上還爬滿了薜蘿。東湖經過雨水之後又增添了水波。只因爲買得了好的青山,卻只恨歸來的時候白髮增多了。 明亮的畫燭,清洗着金荷。主人起身跳舞客人們一起歌唱。醉中只是遺憾歡樂太少,無奈明天酒醒後又會怎樣呢。
賞析
這首詞上闋描繪了病癒歸鄉後的景象,翠竹薜蘿、東湖增波,與白髮生出對照,有一種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下闋描寫了歡樂的宴飲場景,畫燭金荷、主人起舞客歌,盡顯歡樂氛圍,但結尾又透露出對歡樂短暫、明朝酒醒後的無奈。全詞體現了作者複雜的心情,既有對時光和人生的思考,也有在當下盡情享受歡樂的矛盾情感,將病後重新面對生活的種種心緒細膩地展現出來。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登一丘一壑偶成 》 —— [ 宋 ] 辛棄疾
- 《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 [ 宋 ] 辛棄疾
- 《 西江月 · 和趙晉臣敷文賦秋水瀑泉 》 —— [ 宋 ] 辛棄疾
- 《 謁金門 · 山吐月 》 —— [ 宋 ] 辛棄疾
- 《 玉樓春 · 用韻答呉子似縣尉 》 —— [ 宋 ] 辛棄疾
- 《 尋芳草 · 調陳萃叟憶内 》 —— [ 宋 ] 辛棄疾
- 《 踏歌 》 —— [ 宋 ] 辛棄疾
- 《 鵲橋仙 · 壽余伯熙察院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