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蔚教授歸襄陽分題得解佩渚
襄陽城外西南阿,秋風江渚生白波。
渚宮神女老龍子,手把瑤華雙踏歌。
雙踏歌,醉晴日,嬌比春花紅欲滴。
紫綃衣袂青霞裳,綠髻如雲高一尺。
佩環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
鄭生所遇天下奇,樂莫樂兮初相知。
桑田滄海幾更變,天上人間多別離。
蔚君家在襄陽住,皎皎清標類交甫。
攜琴合向萬山中,莫作書堂近江渚。
向來神女亦化龍,時復尋珠起風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渚宮:古代楚國的宮名,在今湖北省境內。
- 瑤華:傳說中的仙花,比喻珍貴美好。
- 踏歌:古代的一種舞蹈形式,邊歌邊舞。
- 紫綃:紫色的薄紗。
- 青霞裳:青色的霞光般的衣裳。
- 髻:古代婦女的髮髻。
- 明月珠:傳說中的寶珠,比喻珍貴。
- 五色虹光:五彩斑斕的虹光。
- 桑田滄海:比喻世事變遷。
- 清標:清高的風範。
- 交甫:古代傳說中的美男子。
翻譯
在襄陽城外西南的角落,秋風吹拂着江中的小島,白波盪漾。島上的渚宮裏,神女是老龍的女兒,手持着珍貴的瑤華,雙雙踏歌起舞。她們踏歌起舞,在晴朗的日子裏陶醉,嬌豔如同春天裏紅得快要滴水的花朵。她們穿着紫色的薄紗衣和青色的霞光衣裳,綠色的髮髻高聳,如雲一般,高達一尺。她們解下佩環,露出明亮的寶珠,五色的虹光照亮了秋天的碧空。鄭生遇到了這天下奇景,最快樂的是初次相識的美好。世事變遷,天上人間常有離別。蔚君的家在襄陽,他的清高風範類似傳說中的美男子交甫。他攜帶着琴,應該走向萬山之中,不要在江邊的小島上建書堂。從前的神女也變成了龍,有時還會在風雨中尋找寶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襄陽城外江渚上的神祕景象,通過神女踏歌、解佩環等細節,展現了超凡脫俗的仙境氛圍。詩中「桑田滄海」與「天上人間」的對比,表達了世事無常和人生離別的感慨。結尾處對蔚君的描寫,既讚美了他的清高品格,又隱含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