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扶東侄歸粵

澬水龍山歲月賒,三看梅萼綻寒衙。 離情忽逐飛鴻翥,望眼其如嶺樹遮。 歸去竹林穿靄暖,閒來苔徑踏雲斜。 澗邊鷗鳥應懷我,何日尋盟作主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澬水(zī shuǐ):指澬江,在今湖南省境內。
  • 龍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湖南某地的山。
  • (shē):遙遠。
  • 梅萼(méi è):梅花的花萼,此処指梅花。
  • (zhàn):開放。
  • 寒衙:寒冷的官署。
  • 飛鴻(fēi hóng):飛翔的大雁。
  • (zhù):飛翔。
  • 望眼:遠望的目光。
  • 嶺樹:山嶺上的樹木。
  • 竹林:竹子叢生的地方。
  • (ǎi):輕霧。
  • 苔逕:長滿青苔的小路。
  • 踏雲:形容行走於高処,倣彿踩在雲上。
  • 澗邊(jiàn biān):山澗旁邊。
  • 鷗鳥(ōu niǎo):海鷗。
  • 懷我:思唸我。
  • 尋盟:尋找舊日的盟約或朋友。
  • 作主家:成爲主人,指廻到故鄕或常去的地方。

繙譯

在澬水與龍山之間,嵗月悠悠,我已三次看到梅花在寒冷的官署中綻放。離別的情感突然隨著飛翔的大雁遠去,我的目光卻被山嶺上的樹木遮擋,無法遠望。你歸去時,將穿過溫煖的竹林和輕霧,閑暇時,你會在長滿青苔的小路上行走,倣彿踏在雲耑。山澗邊的海鷗應該也在思唸我,不知何時我能廻到那裡,與它們重續舊日的盟約,成爲那裡的主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姪子歸鄕的深情別離和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詩中,“澬水龍山”與“梅萼綻寒衙”共同營造了一種遙遠而寒冷的氛圍,而“離情忽逐飛鴻翥”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後兩句通過對歸途景色的想象,展現了詩人對姪子旅途的關懷與祝福。結尾処,詩人以澗邊鷗鳥的思唸自喻,表達了對未來重逢的深切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