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鑾江:地名。
- 晚次:傍晚停留。次:止,停留。
- 邗江:地名,在今江蘇揚州一帶 。
-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
- 驅馳:策馬疾馳,這裏指頻繁奔波。
- 征衫:旅人之衣。
- 吳舠(dāo):吳地小船。舠:形狀如刀的小船 。
- 茱萸灣:古揚州地名,在今揚州市東北。
- 廿四橋:在江蘇省揚州市。傳說曾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 筱(xiǎo)園:園林名。
- 淡蕩:這裏形容人的儀態瀟灑,風神閒逸。
- 飄蕭:意思是飄逸瀟灑。
- 蓬門:用蓬草編的門,借指窮苦人家的門。這裏可理解爲隱居之所。
- 春心:春景所引發的意興或情懷 。
翻譯
長久以來厭煩了在外長久奔波路途迢迢,脫下旅途的衣衫登上吳地的小船。在茱萸灣看到初三初升的明月,楊柳輕拂的微風中來到了二十四橋。因爲懷念筱園裏那個人儀態瀟灑、風神閒逸,在這飄花似雨的情境中夢境也顯得飄逸。簡陋的家門就好好地和春色相伴相守吧,不要讓那春景帶來的美好情懷因寂寥而失落啊。
賞析
這首詩首聯便道出詩人對長久在外奔波的厭倦,登上小船意味着進入一種相對閒適的境地,奠定了情緒的基調。頷聯選取「茱萸灣」「初三月」「楊柳風」「廿四橋」等富有地域特色和浪漫色彩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幽秀麗的揚州春景圖,將讀者引入如夢似幻的氛圍中。頸聯由景及人,「憶」字點明因美景而聯想到友人,「人淡蕩」「夢飄蕭」進一步渲染友人的風流瀟灑以及彼此情誼的超脫美好。尾聯詩人以深沉感慨收束,「蓬門」似乎是一種歸隱的象徵,表現出詩人希望留住美好、不讓內心因孤寂而辜負春光的情懷,也透露出一種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和對友人的牽掛,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細膩複雜又不失靈動,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韻味與文人風雅情致 。
杜詔
清江蘇無錫人,字紫綸,號雲川,又稱豐樓先生。康熙四十四年南巡,獻詩,特命供職內廷。五十一年,賜進士,官庶吉士,逾年乞養歸,與高僧結九龍三逸社。生平不言人短,親友入仕者,必勸之“留有餘於百姓”。嘗與杜庭珠合編《唐詩叩彈集》。另有《雲川閣詩集》、《浣花詞》、《蓉湖漁笛譜》等。
► 11篇诗文
杜詔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癸丑上巳前同潘幼南、邵息庵、龐聱、俞君實四老破山寺看玉蘭,率成兩律呈諸同遊郢正並祈和章 》 —— [ 清 ] 方仁淵
- 《 上巳 》 —— [ 宋 ] 周志蕙
- 《 上巳日晚登裴臺自仲春凡三登 》 —— [ 宋 ] 張栻
- 《 廣東省郎觀子毅翩翩佳公子也讀書能詩甚閒於禮以省命輔予安南之行雅相敬禮予暫留龍江君與士良典簿先造其國正 》 —— [ 明 ] 張以寧
- 《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 —— [ 南北朝 ] 顏延之
- 《 三月三日戲集禊帖四首 》 —— [ 清 ] 曹家達
- 《 長安上巳篇 》 —— [ 清 ] 曹鑑平
- 《 依韻奉和經略司徒侍中上巳會興慶池 》 —— [ 宋 ] 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