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

望盡西南一隙明,荒荒野色弄微醺。 青煙白骨行人老,苦竹黃蘆細路分。 寒雁不來秋似水,故園何處草如雲。 高懷久爲憑闌盡,更遣西風化白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隙明:縫隙中的明亮光線。
  • 荒荒野色:廣袤而荒蕪的野外景色。
  • 微醺:略帶醉意的狀態。
  • 青煙白骨:可能是形容遠山或遠方的炊煙與墓地,也可能象徵人生無常。
  • 苦竹黃蘆:指長滿苦竹和黃色蘆葦的地方,可能暗示環境的淒涼。
  • 細路分:小路蜿蜒分開。
  • 寒雁不來:秋天沒有大雁南飛,寓言人跡罕至或者思念遠方。
  • 秋似水:秋天的景象如同平靜的水面,給人以空寂之感。
  • 故園何處:故鄉在哪裏,表達思鄉之情。
  • 草如雲:形容草木茂盛,猶如雲彩般連綿。
  • 憑闌:靠着欄杆,此處指遠望。
  • 西風:秋季的風。
  • 化白紛:可能是風吹落白花,也暗含歲月流逝。

翻譯

在傍晚時分,我望向遙遠的西南方向,那縫隙中透出的一絲明亮,映照着荒蕪的野外,彷彿帶着微微的醉意。遠處,青煙嫋嫋升起,白骨點綴其間,行人的身影顯得蒼老;路邊,苦竹和黃蘆叢生,小路若隱若現。秋雁不再飛來,秋天的景色像水一樣寧靜,我不禁問,我的故鄉究竟在哪裏,那裏的草叢像雲一般鋪展。長久以來的思鄉之情,在倚靠欄杆的時刻似乎已窮盡,只有讓西風吹過,帶走那些飄零的白色(可能是落葉或思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暮色中的荒野景色,表達了詩人濃厚的思鄉之情和對人生的感慨。"青煙白骨"和"苦竹黃蘆"的意象,渲染出一種淒涼、滄桑的氛圍,象徵着世事變遷和人生無常。"寒雁不來"和"秋似水"則寓言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遠方的思念。最後一句,詩人借西風和白紛,既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也寄託了對故鄉的深深懷念,展現了詩人深沉而細膩的情感世界。

王夢應

宋潭州攸縣人,字聖與,一字靜得。度宗鹹淳十年進士。調廬陵尉。元兵陷臨安,端宗景炎二年,在潭州任上,與趙璠、張虎、張唐、吳希奭、陳子全等起兵邵、永間,以應文天祥,又遣使通桂帥,遂復萍鄉。天祥師潰,夢應收合潰卒奔永新依顏明叔,闔門疫死。有《春秋集議》。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