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hè):唱和,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韻腳等創作詩詞與之相呼應。
- 淮陽:地名。
- 冰綻:冰雪融化裂開 。
- 風物:風光景物。
- 暄妍:天氣暖和,景色明媚。 暄(xuān)。
- 土俗淳:當地的風俗習慣淳樸。
- 捧詔:捧着皇帝的詔書。
- 雙闕: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 ,借指京城。
- 勸農:鼓勵督促農業生產。
- 茶煙:燒茶時冒出的煙氣。
- 琴鶴:琴與鶴,古人常以琴鶴相隨,表示清高。
-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
- 褰(qiān)帷:掀起車子上的帷幕,指爲官者深入民間。
- 吟興:寫詩的興致。
- 車茵:車墊,車座上的墊子。
翻譯
淮陽的冰雪開始融化,柳條吐出了新芽,這裏風光溫暖明媚,民俗也十分淳樸。剛剛接到詔書,暫時告別京城的道路,深入到郊外的春光中鼓勵農事。煮茶的青煙輕輕飄浮,彷彿在拂弄着聽琴的仙鶴,穀雨的細雨輕柔籠罩着在田野鋤麥的人們。這一趟出行讓我得以盡情地掀起車帷欣賞風景,激發寫詩的興致,落花和飛絮紛紛揚揚,落滿了車內的坐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新自然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開篇點明地點淮陽,寫冰雪消融、柳條吐新,展現出春天初臨的生機,「風物暄妍土俗淳」進一步描繪出當地風景宜人、風俗淳樸的特點。頷聯「捧詔暫辭雙闕路,勸農深入四郊春」交代了出行的緣由是奉詔去郊外勸農,體現了詩人工作的務實。頸聯是經典的寫景句, 「茶煙靜拂聽琴鶴,穀雨輕籠鋤麥人」,一邊是高雅寧靜的煮茶撫琴畫面,一邊是田間勞作的勤勞場景,一動一靜,一幅詩意田園畫卷躍然紙上。尾聯「贏得褰帷恣吟興,落花飛絮滿車茵」,則表現了詩人在路途上興致盎然,盡情欣賞風景,享受詩意時光,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這次出行的愜意與滿足之情,進一步凸顯了當地春日風光的美好以及詩人的悠然心境,讓整首詩充滿了閒逸、美好的韻味 。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