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東歸
是身如聚沫,如燭亦如風。
奔走天地內,苦爲萬慮攻。
陳子得先覺,水鏡當胸中。
異鄉各爲客,相看如秋鴻。
扁舟忽歸去,宛然此道東。
我亦議遠適,西入華與嵩。
飲水有餘樂,避煩甘百窮。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飄蓬。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聚沫]: 比喻人生短暫,如泡沫般容易消散。
- 燭: 喻指生命脆弱,如同蠟燭隨時可能熄滅。
- 水鏡: 比喻清澈的心境,像水面能映照出事物。
- 秋鴻: 天鵝,象徵着遠方和離別。
- 扁舟: 小船,常用來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華, 嵩: 分別指華山和嵩山,兩地均爲古代名山,這裏代指遙遠的西部。
翻譯
人生就像短暫的泡沫和搖曳的燭火, 在天地間忙碌奔波,被無數憂慮困擾。陳子已領悟了超脫之道, 心中如明鏡般清澈。我們在異鄉都是過客, 相視之間彷彿看見秋雁南飛。友人乘小舟離去, 路線恰好沿着東邊的山水。我也計劃遠行, 向西進入華山和嵩山。即使飲水也感到樂趣, 逃避煩惱,甘願承受困苦。相聚時不可虛僞, 我們就像隨風飄蕩的蓬草。各自在修行的路上努力, 千里之外,我們的心意相通。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友人爲背景,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人運用生動的自然意象,如「聚沫」、「燭風」,描繪出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同時也寄寓着對朋友的關懷。詩中提到的「陳子」和「水鏡」,暗指朋友已經領悟到內心的平靜和超脫,這給詩人自己也帶來了啓示。詩人和友人都選擇遠行,各自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儘管道路不同,但彼此的理解和鼓勵卻如「千里自同風」,充滿力量和溫暖。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