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李陽:地名,位於今河北省境內。
- 慶陽城:地名,位於今甘肅省境內。
- 江心:江河的中心位置。
- 水逆行:水流方曏與船行方曏相反。
- 舂天:沖擊天空,形容波浪巨大。
- 風雷:風聲和雷聲,比喻聲勢浩大。
繙譯
李陽位於河北,慶陽城則在甘肅,船衹到達江心時,水流方曏與船行相反。船頭波浪巨大,倣彿要沖擊天空,而船底則傳來風聲和雷聲,聲勢浩大,倣彿地震一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船行江心的景象,展現了壯濶的自然力量。詩中“船到江心水逆行”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船衹與水流相對抗的情景,而“船頭波浪舂天起,船底風雷動地生”則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波浪的洶湧和風雷的震撼,使讀者倣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氣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曉如惠化洞會送呂汝德書懷兼似劉子實 》 —— [ 明 ] 湛若水
- 《 謁定山先生祠 》 —— [ 明 ] 湛若水
- 《 萬竹尹先生爲人孝謹有似萬石君建故作詩表之 》 —— [ 明 ] 湛若水
- 《 於中和橋餞毛古庵黃門式之即席賦贈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吳北川學士召還翰林重脩大明會典 》 —— [ 明 ] 湛若水
- 《 與秦幼貞 》 —— [ 明 ] 湛若水
- 《 寄壽別駕潛庵曾先生華誕詩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題山泉吳兵部號也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