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丁巳: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年份需根據歷史背景推算。
- 湛若水:明代文學家、思想家。
- 玄孫:曾孫的兒子,即五世孫。
- 天光:天上的光輝,比喻吉祥的徵兆。
- 正午:中午十二點,太陽最高的時候,比喻事物發展到最旺盛的時期。
- 性□不呱呱:此處「性□」可能指性格或天性,「不呱呱」意指不哭鬧,形容嬰兒性格溫和。
- 躋:達到。
- 舜年:傳說中舜帝的年齡,比喻長壽。
- 志於道:立志追求道德和真理。
- 從心根:從內心深處。
- 生生不逾矩:生命延續中不違背規矩,指遵循道德規範。
翻譯
我今年九十二歲,已經是高祖父的輩分。 在這個吉祥的日子裏,我抱着我的玄孫,天上的光輝照耀着正午時分。 這個小生命性格溫和,不哭不鬧,面容已經顯得清秀美好。 如果我能活到傳說中舜帝那樣的年紀,我希望能看到你立志追求道德和真理。 從內心深處確立這樣的根基,生命的延續中始終不違背規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湛若水在九十二歲高齡時抱得玄孫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家族後代的美好祝願。詩中「天光臨正午」寓意着家族的興旺和吉祥,而「性□不呱呱,面目已靖好」則描繪了玄孫的溫順與美好。末句「立此從心根,生生不逾矩」強調了家族傳統和道德規範的重要性,希望後代能夠繼承併發揚光大。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家族未來的深切關懷和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宣城掌教陳伯孚遷尹安義 》 —— [ 明 ] 湛若水
- 《 再拈六言代簡蔣道林未盡之意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虛山公追詠丁香桂洲公約賞碧桃次韻奉答二公 》 —— [ 明 ] 湛若水
- 《 次介溪韻喜李敘庵宗伯同張閣老被召同遊西苑相谷祇親蠶壇位 》 —— [ 明 ] 湛若水
- 《 畫 》 —— [ 明 ] 湛若水
- 《 爲霍武學請送劉都閫 》 —— [ 明 ] 湛若水
- 《 問庵僉憲馬君宗孔求題圃中樓亭四首宗德樓 》 —— [ 明 ] 湛若水
- 《 漫興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