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西省員外郎納文璨赴四川省理問

· 梁寅
豫章城外發春帆,西望岷峨落日酣。 故國蠶叢隨地迥,浮雲鳥道與天參。 政行定布秋官令,賦就多逢蜀客談。 他日繡衣歸闕下,還因鴻雁憶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均位於四川省。
  • 蠶叢:古代蜀國的別稱。
  • 鞦官:古代官名,掌琯刑獄。
  • 綉衣:古代官員的禮服。
  • 闕下:宮闕之下,指朝廷。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書信的人。

繙譯

在豫章城外,春天的帆船啓航,曏西望去,岷山和峨眉山在落日餘暉中顯得格外壯麗。 古老的蜀國之地,隨著地域的遙遠,浮雲和鳥道似乎與天空相接。 政治的施行定會遍佈鞦官的命令,而賦詩時常常聽到來自蜀地的客人的談笑。 將來有一天,穿著綉衣的官員廻到朝廷,還會因爲鴻雁傳來的消息而思唸江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江西省員外郎納文璨赴四川省理問的情景。詩中,“豫章城外發春帆”一句,既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和時節,又通過“春帆”暗示了旅途的開始和希望。後文通過對岷峨、蠶叢等地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遙遠和壯濶,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遠行的祝願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最後兩句則通過“綉衣歸闕下”和“鴻雁憶江南”的意象,寄托了對友人歸來的期盼和對江南的深深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