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山

· 張詡
海風高,海水怒,海水茫茫一杯渡。荊棘叢生虎豹丘,跏趺之處景遂幽。 我亦有杯異於是,先天而生後天死。十洲三島生中生,五湖四海起處起。 君不見人言一葦曾渡江,蓮舟之說俱荒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盃渡:指用盃子渡過水,比喻事情的不可思議或超自然現象。
  • 荊棘:帶刺的小灌木。
  • 跏趺:彿教徒的一種坐姿,即磐腿而坐。
  • 十洲三島:傳說中的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或世界各地。
  • 一葦:一根蘆葦,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 蓮舟:蓮花形狀的小舟,常用於神話傳說中。

繙譯

海風高漲,海水洶湧,海水茫茫中,有人竟能用一盃渡過。這裡荊棘叢生,是虎豹的棲息地,但那人磐腿坐下,周圍的景色便顯得幽靜。 我也有與這不同的盃子,它在先天之前就存在,在後天之後才消亡。它見証了十洲三島的誕生,也見証了五湖四海的興起。 你難道沒聽說過,有人曾用一根蘆葦渡過江,而關於蓮舟的說法,都是荒唐無稽的傳說。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個超自然的場景——用盃子渡過茫茫大海,展現了詩人對於超凡脫俗境界的曏往。詩中“盃渡”象征著超越常理的力量,而“荊棘叢生虎豹丘”則描繪了世俗的艱難險阻。後文通過對比“我”的盃子與傳說中的“一葦渡江”和“蓮舟”,表達了詩人對於真實與虛幻、現實與理想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神秘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