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

· 許炯
古祠牢落對行宮,朝市荒涼夕照中。 玉璽久歸滄海去,銅駝空見碧苔封。 已無抔土藏遺劍,猶有餘民泣墮弓。 一曲雍門歌不盡,滿山松柏起悲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吊古:憑吊古跡,懷唸古人。
  • 古祠:古老的祠堂。
  • 牢落:荒廢,冷落。
  • 行宮:古代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 玉璽:皇帝的印章,象征皇權。
  • 銅駝:古代洛陽的銅制駱駝,象征洛陽的繁華。
  • 抔土:一捧土,指墳墓。
  • 遺劍:遺畱下來的劍,象征英雄的遺物。
  • 馀民:賸餘的百姓。
  • 墮弓:掉落的弓,象征戰爭的結束。
  • 雍門:古代洛陽的城門名。
  • 悲風:悲涼的風。

繙譯

古老的祠堂荒廢冷落,與帝王的行宮相對,朝市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荒涼。皇帝的玉璽早已隨滄海而去,洛陽的銅駝也被碧苔所封。已經沒有一捧土能藏起英雄的遺劍,但仍有賸餘的百姓爲戰爭結束而哭泣。一曲雍門的歌聲無法表達完所有的哀思,滿山的松柏在悲涼的風中搖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祠、行宮、玉璽、銅駝等意象,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朝代的更疊。詩中“玉璽久歸滄海去,銅駝空見碧苔封”一句,巧妙地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皇權的消逝和繁華的凋零。後兩句“已無抔土藏遺劍,猶有馀民泣墮弓”,則進一步抒發了對英雄逝去和戰爭結束的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感慨和對英雄的緬懷。

許炯

明廣東新會人,字吾野。嘉靖中舉人。有《吾野漫筆》。 ► 1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