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治周公命有司爲予築草亭三間於小西湖之北予峻辭弗獲且感且愧紀以是詩

· 張詡
城西一畝也堪宮,更賞新亭結構雄。 樂道清時非戴簡,買園古洛又文忠。 鶉居豈有離人意,鷇食偏無濟世功。 目斷長江秋色晚,欲從何處送飛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峻辭:堅決拒絕。
  • 弗獲:未能得到。
  • :記錄。
  • 堪宮:足以成爲宮殿。
  • 樂道:樂於追求道德修養。
  • 戴簡:指古代賢人戴德、簡狄,這裏比喻高尚的品德。
  • 買園:購買園林。
  • 古洛:古代洛陽的別稱。
  • 文忠:指有文化修養和忠誠品質的人。
  • 鶉居:比喻簡陋的居所。
  • 鷇食:比喻粗劣的食物。
  • 濟世功:指對社會有貢獻的功績。
  • 目斷:目光所及之處。
  • 飛鴻:比喻遠大的志向或遠行的人。

翻譯

城西的一畝地也足以成爲宮殿,更欣賞新建的亭子結構雄偉。 在清平的時代追求道德修養,並非只有古代的賢人戴德、簡狄,購買園林在古洛,又是一個文忠。 雖然居住簡陋,但並無離人之意,雖然食物粗劣,但並無濟世之功。 目光所及之處是長江秋色的盡頭,想要從何處送別遠行的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詩中,「城西一畝也堪宮」展現了詩人對現有環境的滿足,而「樂道清時非戴簡」則強調了在清平時代追求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後兩句通過對簡陋居所和粗劣食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雖生活簡樸,但心懷遠大,無離人之意,也無濟世之功的感慨。最後,詩人以長江秋色和送別飛鴻的意象,抒發了對遠大志向的嚮往和對離別的感慨。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