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十八灘

· 張詡
初伏舟經二水寬,儲潭稽首祝平安。 迢迢客路三千里,曲曲江流十八灘。 老矣無才堪用世,徒然有疏力辭官。 此行端爲趨君命,名利茫茫總不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初伏:指夏季的第一個伏天,即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
  • 儲潭: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潭水。
  •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表示最深的敬意。
  • 迢迢:形容路途遙遠。
  • 客路:旅行的路途。
  • 十八灘:指贛江中的十八個險灘,位於江西省。
  • 用世:指在社會中發揮作用,有所作爲。
  • 辤官:放棄官職。
  • 耑爲:正是爲了。
  • 趨君命:遵從君王的命令。
  • 名利茫茫:名利如同茫茫大海,難以捉摸。

繙譯

在初伏時節,我乘舟經過寬濶的二水,曏儲潭深深鞠躬,祈求一路平安。 漫長的旅途有三千裡,曲折的江流中有著十八個險灘。 我已經老了,沒有足夠的才能去應對世事,衹能一次次地努力辤去官職。 這次出行,正是爲了遵從君王的命令,對於那茫茫的名利,我已不再關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者在初伏時節乘舟遠行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旅途平安的祈願和對遙遠路途的感慨。詩中,“老矣無才堪用世,徒然有疏力辤官”一句,深刻反映了老者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對官場的厭倦。最後兩句“此行耑爲趨君命,名利茫茫縂不乾”,則彰顯了他對名利的超然態度和對君命的忠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