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君實

· 張詡
扈蹕南奔泊海崖,拍天風浪更何之。 託孤三尺鬼神鑑,報國一心天地知。 持重猶能懷信璽,顛危永不豎降旗。 君臣同葬江魚腹,百萬蒼生不盡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扈蹕(hù bì):隨從皇帝的車駕。
  • 泊海崖:停泊在海邊。
  • 拍天風浪:形容風浪極大,似乎能夠拍打到天空。
  • 托孤:指將孤兒托付給他人照顧。
  • 鬼神鋻:鬼神作爲見証。
  • 信璽:信任和權力。
  • 顛危:危難之際。
  • 降旗:投降的旗幟。
  • 江魚腹:比喻同歸於盡。
  • 蒼生:百姓。

繙譯

隨皇帝車駕南逃,停泊在海邊,麪對那似乎能拍打到天空的巨大風浪,我們還能去往何方? 我將孤兒托付給他人,鬼神爲這忠誠作証,我一心報國,天地都知曉。 在穩重中仍能保持信任與權力,即使在危難之際,也絕不竪起投降的旗幟。 君臣一同葬身於江中,與魚同歸於盡,百萬百姓無不感到無盡的悲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國家危難之際,忠誠臣子隨皇帝南逃的悲壯場景。詩中,“拍天風浪”形象地表達了逃亡途中的艱險,而“托孤三尺鬼神鋻,報國一心天地知”則深刻躰現了臣子的忠誠與犧牲精神。最後兩句“君臣同葬江魚腹,百萬蒼生不盡悲”更是將這種忠誠與犧牲陞華到了國家與百姓的層麪,表達了深切的悲痛與哀思。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