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嶽麓山呈笠雲長老

欲覓三乘法,來參一指禪。 人天開覺路,衣鉢得真傳。 水到源頭活,山從雨後妍。 拈花曾示我,微笑證前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乘法:佛教語,指引導衆生達到解脫的三種方法或途徑,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chéng) 。旨在教導人們通過不同的修行方式,達到涅盤解脫。
  • :探究、領悟,在佛教修行語境中有通過思考、冥想等方式領悟佛法精髓之意 (cān)
  • 一指禪:是禪宗的一種獨特教法,相傳出自唐代俱胝 (jù zhī) 和尚。凡有人問法,俱胝禪師便豎起一根手指,以此示意佛法的精髓或關鍵,強調對佛法直接、簡潔的領悟 。
  • 人天:佛教用語,指人類和天衆這兩大類衆生。
  • 覺路:覺悟解脫、通往佛道的道路。
  • 衣鉢:本爲佛教僧尼修行所用的袈裟和食器,後成爲師徒間傳授佛法的象徵,表示法脈的傳承。
  • 拈花:源自「拈花一笑」的典故。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拿出一朵花示衆,衆人皆不解意,唯有大迦葉破顏微笑。釋迦牟尼遂說大迦葉已領悟了佛法妙意,將微妙的心法傳給了大迦葉,此典故寓意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佛法傳承。

翻譯

我渴望尋覓佛教解脫衆生的三種妙法,因此前來參拜領悟簡潔精妙的一指禪理。您引領着人天衆生開啓了覺悟解脫的道路,傳承的衣鉢中得到了佛法的真正精髓。就如同水到了源頭自然鮮活靈動,山巒經過雨後更顯得美麗嬌豔。您如當初世尊拈花般向我啓示佛法深意,我以微笑迴應,驗證了之前所宿的緣分。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前往嶽麓山拜訪笠雲長老,表達自己對佛法追尋與感悟。詩文開篇坦誠地表露自己對佛法的追尋之心,直切主題且態度虔誠。頷聯高度讚頌了笠雲長老在佛法傳承中的重要地位與突出貢獻,稱其開啓了大衆的覺悟之路並真正獲傳佛法衣鉢,長老的修爲與影響力可見一斑。頸聯以生動的自然景象作比,「水到源頭活,山從雨後妍」,巧妙地表達出對佛法本源透徹探究後所煥發出的活力,以及修行人豁然開朗的心境。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不僅展現了自然之美,更深含着佛法蘊含的哲理,以景悟禪。尾聯化用「拈花一笑」的典故,借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故事,點明瞭自己與長老心有靈犀,心領神會佛法真諦,證得前世宿緣,進一步深化了詩歌的主旨——對佛法傳承和心傳體悟的重視。整首詩在語言上質樸平實,卻飽含深厚的佛理禪味,意境開闊且充滿空靈、超脫之感,是一篇融禪意、哲理與個人感悟於一體的佳作 。

釋敬安

釋敬安

釋敬安,字寄禪,號八指頭陀,湘潭人,本姓黃。湘陰法華寺僧。後居京師法源寺。有《八指頭陀詩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