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扇

相需夏熱急迎來,不用秋高強送回。 風雨晦明知有恨,乾坤旋轉愧無才。 雙條鐵線傳輕電,四葉銅機響細雷。 萬斛激揚涼味出,江深草閣漫爲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首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古詩詞,它可能是近現代的作品。以下是按照你的要求進行的分析:

註釋

  • 電扇:利用電動機驅動扇葉旋轉,來達到使空氣加速流通的家用電器。
  • 相需: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 晦明:指黑夜和白晝。
  • 乾坤:《易經》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地、陰陽或江山、局面等。
  • 萬斛(hú):形容容量之多。

翻譯

在夏天炎熱急切需要的時候就被迎來,不用等到秋天風大寒冷時就被強行送回。在風雨或黑夜白天交替中知道它有遺憾,面對天地的旋轉只慚愧自己沒有才能。兩條鐵線傳遞着輕微的電流,四片銅製扇葉轉動發出細微的雷聲。大量激盪揚起涼爽的感覺散發出來,在深深的江邊草閣隨意地陪伴着人們。

賞析

這首詩圍繞電扇展開描寫,寫出了電扇在夏天爲人們帶來清涼,到秋天又會閒置的情況。詩中還將電扇在工作時「風雨晦明」中運作以及發出類似「雷」聲等特徵生動地展現出來,既說明了它的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電扇某種情感和存在意義。最後描述它在江邊長滿草的閣子裏陪伴着人們,營造出一種特別的場景氛圍。整體語言較爲平實,但較爲細膩地刻畫了電扇這一常見事物。

謝汝銓

謝汝銓,日治後,遷居臺北。年十五從臺南舉人蔡國琳學,光緒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乙未之際,曾協助許南英辦理團練。改隸後,力習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者。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國語學校國語部畢業,任職臺灣總督府學務課,參與編輯《日臺會話辭典》。不久,轉任警察官吏練習所臺語教師。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漢文記者,並任馬尼拉《公理報》,與《昭和新報》、《風月報》等主編。明治四十二年(1909)與洪以南等倡設臺北「瀛社」,爲北臺第一大詩社,並於洪氏去世後繼任第二任社長。戰後曾擔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平生所作詩文有《奎府樓吟草》三卷、《詩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說》等,多發表於報章雜誌。〖參考《臺灣日日新報》,「島政」欄,國語卒業,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劉篁村〈稻江見聞錄〉,《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鄭明珠〈謝雪漁小說《櫻花夢》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論,2009年6月。〗王國璠認爲謝氏詩:「詞尚淺白,且多寫實;尤以感舊、寄懷之作,更存臺灣近代關係人物之事蹟,以人存史,頗具文獻價值。」《奎府樓詩草》及《蓬萊角樓詩存》兩詩集曾於日治時期刊行,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將二者合印,總名爲《雪漁詩集》。另有〈蓬萊角樓詩話〉、〈奎府樓詩話〉不定期刊載於《風月報》,未見刊行本。今謝氏詩作輯錄自龍文版《雪漁詩集》、《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詩報》、《東寧擊鉢吟前後集》、《風月報》、《崇聖道德報》等詩集報刊,依時間先後排序編校。(黃美娥撰)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