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吟

沙漠多雄風,四顧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蕭蕭人影長。 撫劍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髮遠行遊,轉戰在四方。 天地苟不毀,離合會有常。 車塵滅遠道,道遠安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梁:橋樑,常指送別之地,這裏可理解爲詩人身處曠野之所。
  • 雄風:強勁有力的風。
  • 四顧:向四周看。
  • 浩茫茫:形容廣闊無垠、空曠迷茫的樣子 。
  • 蕭蕭:這裏形容寂寥、冷清的樣子。
  • 撫劍:按劍。
  • 巡酒:依次斟酒。
  • 慷慨:情緒激昂。
  •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因以「束髮」指成童。一般指十五歲左右。
  • :如果。
  • 車塵:車行揚起的塵埃。

翻譯

在沙漠之中強勁有力的風呼呼作響,向四周望去一片廣闊而迷茫。太陽慢慢落到平坦的地面,地面上寂寞的人影被拉得老長。我按劍起身依次給大家斟酒,激昂地唱起悲壯的歌曲。年少之時就出門到遠方遊歷,輾轉作戰於四方各地。天地倘若不會毀滅,那麼人有分離有團聚總會有規律可依。車子駛過揚起的塵埃遮蔽了遠行的道路,可路途再遙遠又怎能將心中的念頭遺忘。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雄渾悲壯的畫面,開篇「沙漠多雄風,四顧浩茫茫」描繪沙漠中狂風大作、視野空曠遼遠之景,奠定豪邁又略帶孤寂的基調。「落日下平地,蕭蕭人影長」則營造出落寞寂寥的氛圍。 「撫劍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塑造出一個激昂豪邁、充滿俠義情懷的形象。 「束髮遠行遊,轉戰在四方」敘述自己年少離家、轉戰各地的人生經歷,透露出闖蕩的艱辛與壯志。「天地苟不毀,離合會有常」表達對事物規律的深刻思考,體現豁達的人生觀。最後「車塵滅遠道,道遠安可忘」寄託了對遠方的牽掛與執着。 整首詩情感深沉而熱烈,將豪情與感慨、遊歷的經歷與內心的思索有機融合,展現出譚嗣同豪邁壯闊的胸懷以及對人生和理想的追求 。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