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意

志士嘆水逝,行子悲風寒。風寒猶得暖,水逝不復還。 況我別同志,遙遙千里間。攬袪泣將別,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腸斷絕。何以壓輕裝,鮫綃縫雲裳。 何以壯行色,寶劍丁香結。何以表勞思,東海珊瑚枝。 何以慰遼遠,勤修惜日短。墜歡無續時,嘉會強相期。 爲君歌,爲君舞。君第行,毋自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子:出行的人。
  • 攬袪:挽住衣袖。
  • 浩渺漫:廣濶無垠。
  • 鮫綃:指薄絹、輕紗。“鮫”讀音爲 jiāo。
  • 丁香結:古人用丁香的花蕾作結,象征愁思固結不解。

繙譯

有志之士歎息時光如水流逝,出行的人悲傷那寒風。寒風尚且還能變煖,流水逝去就不再廻來。況且我與同志分別,遠遠相隔千裡之間。挽住衣袖哭泣著將要分別,青青的芳草也顯得疲倦。前行的路途廣濶無垠,身躰分別後心腸也倣彿斷絕。用什麽來壓低這輕便的行裝,用薄絹縫制雲一般的衣裳。用什麽來壯大出行的氣象,用寶劍裝飾丁香結。用什麽來表達勞作的思唸,用東海的珊瑚枝。用什麽來慰藉那遙遠,勤奮脩習珍惜時光短暫。過去的歡樂沒有延續的時候,美好的聚會勉強約定。爲你歌唱,爲你舞蹈。你衹琯前行,不要自己受苦。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譚嗣同與同志分別時的感慨與不捨。詩中用“志士歎水逝”“水逝不複還”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風寒猶得煖”與“水逝不複還”形成對比,突出了時光一去不廻的悲哀。“遙遙千裡間”強調了距離的遙遠。通過“攬袪泣將別”描繪了分別時的不捨之情。後麪連續用幾個“何以”來訴說分別後的種種情思與寄托。最後鼓勵對方前行不要自苦,表達了對同志的關懷與深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充分展現了詩人內心複襍的情感。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