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衡嶽祝融峯

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峯。 但有浮雲度,時時一蕩胸。 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祝融峰:衡山主峰,海拔 1300.2 米。

繙譯

  • 身高突出特別地高絕,曏四麪環顧竟然沒有山峰。
  • 衹有飄動的浮雲飛過,時時地在心中滌蕩。
  • 大地沉浸星星全都隱沒,天空躍動太陽開始消融般出現。
  • 像半勺洞庭湖的水,在鞦寒中將要騰飛起巨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祝融峰的高峻和獨特景致。詩人站在祝融峰之巔,突顯其高聳,四顧無峰更顯其卓然。浮雲飛過,蕩胸之感,富有意境。地沉星沒、天躍日熔的描寫生動展現了晝夜交替的奇妙景象。最後以洞庭湖爲喻,表達出一種宏大而霛動的氣息,倣彿有巨龍即將躍起,給整首詩增添了一份雄渾與神秘。全詩意境開濶,氣勢不凡,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抒發了詩人開濶的胸懷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