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移繡柱,倒鳳照瓊妝。 獨覺丹心苦,空餘玉箸長。 得錢頻送喜,吐桂欲生香。 寄語東鄰子,何妨借壁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盤龍:指盤繞着的龍形裝飾。
  • 繡柱:雕繪着花紋的柱子。
  • 倒鳳:這裏指燈燭的形狀如同鳳凰顛倒。
  • 瓊妝:美好的妝容,這裏指燈燭的光亮映照出的美麗景象。
  • 丹心:指赤誠的心,此處形容燈芯。
  • 玉箸(zhù):這裏指蠟燭的燭淚。
  • 吐桂:指散發桂香般的光芒,形容燭光的美好。
  • 東鄰子:借指鄰家的青年男子,這裏作者自喻。

翻譯

燈燭上盤繞的龍形裝飾映照着雕繪花紋的柱子,形狀如同顛倒鳳凰的燭火照亮了美好的景象。 獨自感覺到燈芯的苦澀,只餘下長長的燭淚。 得到錢後頻繁地送來喜悅,燭光散發着如桂香般的光芒想要生出香氣。 寄語鄰家的青年,不妨借一點牆壁反射的燭光。

賞析

這首詩以燈燭爲主題,通過對燈燭的外形、燈芯、燭淚以及燭光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詩的前兩句通過「盤龍」「繡柱」「倒鳳」「瓊妝」等詞彙,形象地描繪了燈燭的華麗與美好。接下來,「獨覺丹心苦,空餘玉箸長」則從燈芯的苦澀和燭淚的流淌,暗示了某種憂愁或艱辛。「得錢頻送喜,吐桂欲生香」又轉而描述了燈燭帶來的喜悅和它散發的美好光芒。最後一句「寄語東鄰子,何妨借壁光」,則有一種希望與他人分享光明的寓意。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徵手法,將燈燭與人的情感和處境相結合,富有意境和深度。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