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

曾攜彩筆幹星象,擬就甘泉謁聖明。 白璧幾投人易老,黃金虛索驥空鳴。 扁舟夜出燕山遠,渡海南還嶺樹平。 自是遊人愛秋色,不妨留滯結芳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幹星象:冒犯星象,此處指想要有所作爲,做出一番事業。幹(gān),觸犯。
  • 謁聖明:拜見聖明的君主。
  • 白璧:美玉,喻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 :尋求。
  • :良馬,比喻傑出的人才。
  • 扁(piān)舟:小船。
  • 芳蘅:香草名。

翻譯

曾經帶着如彩筆般的才華想要幹一番大事,打算到甘泉宮去拜見聖明的君主。 多次獻上美好事物卻容易讓人年華老去,空有像良馬一樣的才華卻只能徒然悲鳴。 乘着小船在夜晚離開燕山,路途遙遠,渡海向南返回,山嶺上的樹木看起來變得平坦。 本來就是出遊的人喜愛秋天的景色,不妨在這裏停留,與香草爲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和對自然景色的喜愛。詩的前兩句,詩人回憶自己曾經的抱負和理想,想要施展才華,拜見聖君,然而現實卻未能如願。「白璧幾投人易老,黃金虛索驥空鳴」,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多次努力卻未得到賞識,時光流逝,自己的才華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無奈。後兩句則轉而描寫旅途的情景和詩人的心境,詩人在歸途中欣賞秋天的景色,決定暫且停留,享受自然之美,也流露出一種在困境中尋求安慰和寄託的情感。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將詩人的複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