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王如水觀察

名流天下王安豐,簡要常操雅望崇。 最績屢登廉訪使,褒書頻詔大明宮。 提衡郡國低昂審,執法東南節制雄。 聖主恩深勞問俗,憑君爲奏二南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廉訪使:官名,宋、元時期的職官名,主管監察事務。
  • 大明宮:唐朝宮殿名,這裏借指明朝皇宮。
  • 提衡:指掌握、掌管。
  • 郡國:郡和國的並稱。漢初,兼採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爲郡與國。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
  • 低昂:指高低起伏。
  • :仔細、慎重。
  • 節制:指揮管轄。
  • 聖主:對皇帝的尊稱。
  • 勞問俗:慰勞並詢問民間風俗。
  • 二南風:指《南風》歌,爲虞舜所作,後爲歌頌太平之世的歌曲。(「豳」bīn)

翻譯

天下有名望的是王安豐,他行事簡要且有高雅的聲望。他的功績屢屢被評爲廉訪使,讚揚的詔書頻繁從大明宮中發出。他掌管着郡國的事務,對高低起伏的情況審視仔細,在東南執法,指揮管轄,氣勢雄偉。聖明的君主恩情深重,派他去慰勞詢問民間風俗,依靠他來奏響歌頌太平的《南風》歌。

賞析

這首詩是寫給王如水觀察的,詩中對他的品德、才能和功績進行了讚美。首聯介紹了王如水的名望和高雅的品德。頷聯描述了他的功績得到了認可,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頸聯強調了他在管理地方事務和執法方面的能力和權威。尾聯則表達了聖主對他的信任,派他去了解民間風俗,期望他能帶來太平之世。整首詩語言簡練,用詞精準,通過對王如水的讚揚,也反映了作者對有能之士的敬重和對太平盛世的嚮往。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