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備倭翁都督
偉哉將軍翁繼武,智勇元非衆人伍。
指麾陣勢風雲生,笑談兵法虹霓吐。
寶刀曾斬滇池蛟,雕弓慣射陰山虎。
出鎮聲華已絕倫,閒居禮度尤追古。
輕裘緩帶羊都督,雅歌投壺祭徵虜。
帳前列校總歸心,海外諸夷誰敢侮。
斥堠久斷狼煙飛,望洋不見鯨波舞。
畏威奸宄盡斂跡,向化黎元皆按堵。
聖主封功下丹詔,將軍進爵垂朱組。
方今萬國固悉臣,猶有四夷須鎮撫。
還期明堂領節鉞,坐向邊陲立旗鼓。
誓使天驕不敢窺,報功定見分茅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繼武:足跡重疊,喻繼承。
- 指麾(huī):同「指揮」。
- 虹霓(ní)吐:像虹霓一樣吐出,形容言辭精彩。
- 滇池蛟:傳說中滇池裏的蛟龍。
- 陰山虎:陰山中的老虎,這裏指強悍的敵人。
- 絕倫:無與倫比。
- 追古:追尋古人的風範。
- 緩帶:寬鬆的衣帶。
- 羊都督:這裏指像羊祜一樣的都督,羊祜爲西晉名將,以仁德聞名。
- 祭徵虜:指祭遵,東漢名將,爲人廉潔,克己奉公,喜好儒家經典,出征時常用雅歌和投壺的遊戲來招待賓客。
- 斥堠(hòu):古代的偵察兵,這裏指偵察敵情的哨所。
-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升起的煙,借指戰火。
- 望洋:擡頭遠望的樣子。
- 鯨波:巨浪,比喻險惡的環境。
- 斂跡:指收斂形跡。
- 向化:歸服。
- 按堵:安居,安定。
- 丹詔:帝王的詔書,以硃筆書寫,故稱丹詔。
- 朱組:紅色絲帶,古代用以系官印或佩玉。
- 節鉞(yuè):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爲加重權力的標誌。
- 天驕:漢代人稱匈奴單于爲天之驕子,後來稱某些北方強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 分茅土: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
翻譯
這位將軍翁繼武真是偉大啊,他的智慧和勇氣絕非一般人能比。 他指揮作戰時陣勢如風雲變幻,談笑間談論兵法精彩絕倫如虹霓吐出。 他的寶刀曾斬殺過滇池的蛟龍,他的雕弓慣常射殺陰山的猛虎。 出鎮一方時名聲和威望已經無與倫比,閒居時的禮儀規範尤其追尋古人的風範。 他像羊祜都督那樣穿着輕裘,繫着緩帶,又像祭遵那樣以雅歌投壺來招待賓客。 營帳前的將校們都誠心歸服,海外的各個外族誰敢侮辱。 偵察敵情的哨所已經很久沒有發現戰火的跡象,遠望大海也不見險惡的巨浪翻涌。 畏懼威嚴的壞人都收斂了形跡,歸服教化的百姓都安居樂業。 聖明的君主降下封賞的詔書,將軍晉升爵位並得到了紅色的絲帶。 如今萬國都已臣服,但是仍然有四方的外族需要鎮守安撫。 還期望在明堂接受符節和斧鉞,坐在邊陲地區樹立起軍旗和戰鼓。 發誓要讓那些北方的強盛民族不敢窺視,立下功勞後必定會得到分封的土地和權力。
賞析
這首詩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翁都督的智勇雙全、仁德風範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功。詩中通過描寫翁都督的指揮才能、戰鬥功績、品德修養以及對國家的忠誠,展現了一個偉大將領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安定和邊疆穩固的期望。 從藝術手法上看,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誇張的語言,如「指麾陣勢風雲生,笑談兵法虹霓吐」,生動地表現了翁都督的軍事才能;「寶刀曾斬滇池蛟,雕弓慣射陰山虎」則通過形象的比喻,突出了翁都督的英勇善戰。整首詩氣勢磅礴,節奏明快,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