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慶堂爲祝大參賦

· 韓雍
玉音褒先德,華扁侈上恩。 揭之君子堂,瞻仰無朝昏。 我聞先大夫,德善夙所敦。 積累既雲厚,衍慶遺後昆。 卓哉人中英,擢第登黃門。 獻納著勞績,進秩參名藩。 政成帝簡知,封製出天閽。 榮恩不及養,此恨那可論。 羹牆見形容,水木思本源。 流澤不可忘,扁此示子孫。 子孫亦知感,孝養隆所尊。 題詩表世美,聲光耀乾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音:指帝王的言辭,此指皇帝的讚揚。(玉音:yù yīn)
  • :讚揚。
  • 先德:祖先的德行。
  • 華扁:華麗的匾額。(扁:biǎn)
  • :誇大,表示榮耀。
  • 朝昏:早晚。
  • 先大夫:古時對已故父親的稱呼。
  • :注重,重視。
  • 衍慶:綿延吉慶。
  • 後昆:後代,子孫。
  • 卓哉:卓越啊。
  • 中英:傑出的人才。
  • 擢第:科舉考試登第。
  • 黃門:此處可能指宮門,借指朝廷。
  • 獻納:指獻忠言供採納,這裏指向皇帝進言並被採納。
  • 勞績:功勞和成績。
  • 進秩:晉升官職。
  • 參名藩:參與重要的地方政務,指擔任地方要職。
  • 帝簡知:被皇帝瞭解和賞識。
  • 封制:封賞的制度。
  • 天閽:天帝的宮門,借指君門。(閽:hūn)
  • 榮恩:榮耀和恩寵。
  • 羹牆:「見堯於羹,見舜於牆」的略語,後以「羹牆」爲追念前輩或仰慕聖賢的意思。
  • 本源:事物產生的根源。

翻譯

皇帝的言辭讚揚先輩的德行,華麗的匾額彰顯着皇上的恩寵。 將它懸掛在君子的堂前,讓人不分早晚地瞻仰。 我聽說已故的父親,向來注重品德和善行。 積累的功德已然深厚,福澤綿延留給了後代子孫。 卓越的人啊是人羣中的傑出者,科舉登第進入了朝廷。 進獻良言並有着顯著的功績,晉升官職參與地方要職。 政績顯著被皇帝賞識,封賞的旨意從朝廷發出。 榮耀和恩寵降臨卻來不及贍養父親,這種遺憾怎能言說。 追念先人的形象,思考如同水和木般的本源。 祖先的恩澤不能忘記,特製作此匾額來昭示子孫。 子孫們也懂得感恩,以隆重的孝養來尊崇長輩。 題詩來表明世間的美好,聲名和光輝閃耀天地。

賞析

這首詩是爲祝大參的善慶堂而作,以讚揚祝大參先人的品德和功績,以及強調後人對祖先恩澤的銘記和感恩。詩中先寫皇帝對祝大參先人的褒獎,通過華麗的匾額體現出來。接着敘述先人的美德和積累的深厚功德,以及其後代的傑出表現和所取得的成就。然而,遺憾的是榮耀降臨之時,父親已不在,表達了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之情。隨後提到後人對先人的追念和對本源的思考,強調不能忘記祖先的恩澤,並以隆重的孝養來回報。最後,詩人通過題詩來讚美這種世間的美好,使聲名和光輝照耀天地。整首詩層次分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祖先的敬仰和緬懷,也傳達了對後人感恩行孝的期望,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道德教育意義。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