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廟:指拜謁孔廟。
- 秋露:秋天的露水。
- 橋門:指古代太學周圍環水,有四門,以橋通,故名。
- 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這裏指儒生。
- 萬年製作:指長久以來的典章制度。
- 周禮:周朝的禮制。
- 千仞宮牆:源自《論語·子張》,用以讚譽孔子學問道德高深。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
- 化雨:長養萬物的時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或薰陶。
- 狂瀾:巨大的波浪,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 迂疏:迂闊疏放,不切實際。
- 山斗:泰山北斗的簡稱,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爲衆人所敬仰的人。
翻譯
深秋的古柏上,露水帶來陣陣寒意,太學的橋門前,初升的太陽下聚集着一衆儒生。長久以來的典章制度是依照周禮制定的,面對那如千仞高的宮牆,人們如同拜見漢朝的官員一樣恭敬。自然是聖明的朝代多有良好的教化,還要看我們的學說去阻擋那動盪的潮流。我慚愧自己迂闊疏放實在沒有什麼補益,而如今衆人正敬仰着如泰山北斗般的韓愈(注:此處韓邦奇以韓愈自比)。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拜謁孔廟時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描寫古柏和橋門初日的景象,烘托出一種莊嚴的氛圍,同時點明瞭時間和地點以及人物。頷聯強調了周禮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對孔子的敬仰之情。頸聯表達了對聖朝教化的肯定以及自己學說的使命感。尾聯則表現出作者的自謙,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己的期望和追求。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典雅,既體現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表達了他對時代和自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