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圮(pǐ):橋。
- 姱(kuā)節:美好的節操。
- 辟穀:古人認爲的一種養生方式,不喫五穀,以服氣代替。
- 靡(mǐ):無,沒有。
繙譯
張良的才能謀略像是神授予的一樣,他報答韓國的心意是多麽的雄壯。在圮橋下顯示出他美好的節操,在沙場上沒有成就完備的功業。漢朝大業的展開依靠衆人的策略,三位傑出人物的功勛誰更隆重呢。張良通過辟穀來表示對微薄俸祿的厭棄,他見識卓越,懂得收藏好弓箭(功成身退)。他的臣子氣節堅定不移,沒有其他想法,使君主的恩澤得以保持,讓自己獲得善終。他的出仕與退隱想必都是有所作爲的,就像黃鵠翺翔在曾經的風中。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張良的才能、節操和智慧。詩的開頭強調張良的天賦才能和報國之志,接著提到他在不同場景下的表現,如圮下的奇遇展現了他的節操,而在沙場上雖未竟全功,但爲漢朝大業做出了貢獻。詩中還將張良與其他兩位傑出人物進行對比,突出了他的功勛。張良辟穀的行爲,躰現了他的遠見卓識和懂得功成身退的智慧。最後,詩贊敭了張良的臣子氣節和對自身命運的把握,認爲他的出仕和隱退都是有意義的選擇。整首詩語言簡練,通過對張良的描述,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