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光福山:山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七十里。
- 歸有光(guī yǒu guāng):明代散文家。
- 闍黎(shé lí):梵語「阿闍黎」的省稱,意即高僧,也泛指僧人。
翻譯
十年後我再次來到這座古寺中,穿着平民的衣服,感覺仍像過去那年相逢時一樣。山僧竟然還記得我的名字,不會像以前那樣飯後才敲鐘不讓我進寺了。
賞析
這首詩簡潔而富有韻味。詩人歸有光十年後重遊光福古寺,通過「布衣猶似昔年逢」表達了自己身份未變的感慨,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而「山僧卻記吾名姓,不擊闍黎飯後鐘」則體現出一種意外的溫暖,山僧還記得詩人,沒有像以往故事中那樣在飯後才敲鐘拒絕詩人進入,從側面反映出詩人在過往的經歷中可能有過不太愉快的遭遇,但此次重遊卻得到了不一樣的對待。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傳達出詩人複雜的情感,既有對時光的感慨,也有對此次重逢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