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溪漲大作感懷二首

· 魏觀
久雨逢戊晴,戊日雨不止。 羽氣悽乘宮,土德淪不紀。 晻晻陰晦凝,四野連蓄水。 絕壁洄衝波,玄林渺中沚。 下上鷗鷺馴,沉浮蜃蛟喜。 田廬聚岑阿,漁艇系桑梓。 官租欲誰徵,軍乏且無已。 爰軫昏墊情,罔究疏浚理。 悠悠古聖人,惟日思復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干的第五位,用作順序第五的代稱。
  • 羽氣:古代以五音(宮、商、角、徵(zhǐ)、羽)和五行相配,羽屬水。
  • 乘宮:侵凌宮位。
  • 土德:五德之一,古人認爲每個朝代都有與之相應的德運,土德象徵着土地和穩固。
  • :沉淪,衰敗。
  • 不紀:沒有綱紀,混亂。
  • 晻晻(ǎn ǎn):昏暗的樣子。
  • 岑阿:山邊。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後借指故鄉。
  • 爰軫(yuán zhěn):於是憂愁。
  • 昏墊:陷溺,指困於水災。

翻譯

長久的雨在戊日放晴,但戊日這一天雨又不停地下起來了。 水氣悽慘地侵凌宮位,土德沉淪混亂沒有綱紀。 天色昏暗陰沉凝聚,四野到處都蓄積着雨水。 陡峭的絕壁上回旋着洶涌的波浪,深遠的樹林中渺茫的小洲若隱若現。 上下的鷗鷺馴服,沉浮的蜃蛟欣喜。 田舍房屋聚集在山邊,漁船系在故鄉的樹上。 官租要向誰徵收,軍隊的物資匱乏且沒有止境。 於是憂愁百姓困於水災的情況,卻沒有探究疏通水道治理水患的辦法。 悠悠久遠的古代聖人啊,只想着能夠再次出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久雨之後戊日又雨的情景,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羽氣侵凌、土德混亂、四野積水、百姓受災等。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社會現實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和對治理水患的期望。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形象,如「絕壁洄衝波,玄林渺中沚」,展現出了大雨過後的險惡景象;「下上鷗鷺馴,沉浮蜃蛟喜」則以動物的表現反襯出人類的困境。同時,詩人對官租、軍乏等社會問題的提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穩定和百姓的艱難處境。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古代聖人的懷念,希望能有像聖人一樣的人來解決這些問題,體現了詩人對美好社會的嚮往。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魏觀

元明間湖廣蒲圻人,字杞山。元末隱居蒲山。朱元璋下武昌,聘授平江學正,累遷兩淮都轉運使,入爲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讀書,授諸王經。遷國子祭酒。以老乞歸。五年,以薦出知蘇州府,盡改前守苛政。旋以改張士誠廢宮(即元府治舊址)爲府治,觸太祖怒,與名士高啓同時被殺。有《蒲山牧唱》、《蒲山集》。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