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浙寄子慄家書

· 魏觀
元年正月初,運使蒞江浙。 二月開衙門,上下總怡悅。 明恩隆委任,疏鈍愧忝竊。 四月草寇生,民竈被殘劫。 場官殞八人,煎辦頓阻節。 分司兩道出,招撫心力竭。 十月大課成,幸且無虧折。 省垣諸公相,筵燕每攀接。 和氣藹如春,魚水喜相得。 家有黃馬駒,日夕畏踶齧。 平章換青鬃,裁銀補吾缺。 因得與子槃,求姻細掄擇。 戊子王氏女,偶與龜筮葉。 遂於十月間,隨宜爲昏結。 念汝一載餘,音問成遠隔。 勞我晝夜思,夢寐常切切。 恐汝疾病生,憂汝門戶迫。 道路常阻修,端便不可索。 頗聞湖廣傳,今年豐稼穡。 老懷雖少慰,汝信終未閱。 寥寥鄉里人,惘惘嗟久別。 朝用心所親,此際想疲苶。 治家誠不易,要自有規劃。 往昔唐棣生,說令爲汝厄。 倍田增稅畝,賦役苦重疊。 病根堅莫除,此害最深刻。 其類繁有徒,相妒每中熱。 汝但循天理,勿與致脣舌。 年來我身安,第益須鬢白。 行步甚輕快,顏面亦光澤。 人皆愛我健,言有衛生訣。 衛生能寡慾,應在壽者列。 念念想吾蒲,爲汝安第宅。 上疏乞歸田,此意已先決。 致仕許老臣,綸音載條格。 邇來複蘇州,張寇就夷滅。 仲冬伐方氏,一月報三捷。 遣子赴京師,懍懍歸有德。 太平看有象,登用多俊傑。 法度尚嚴明,分寸懼違越。 新添十九場,鹽課又增額。 錢糧誠重事,利害非瑣屑。 忡忡鬱深憂,懷抱時痞塞。 遣伻令遠歸,於汝還細說。 親眷好情密,鄰里要和協。 種藝貴先時,修身莫中輟。 小人須善處,奴僕簡嗔責。 樹爲丘隴看,祀爲宗祖設。 不可視泛常,時歲忘造謁。 杭州古名郡,來者常不絕。 題詩寄平安,老淚迸昏睫。 一一謝親知,無狀恕老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ì):到(某處)。
  • 忝竊(tiǎn qiè):謙辭,表示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 草寇:舊時對起義農民的蔑稱。
  • 場官:管理鹽場的官員。
  • (yǔn):死亡。
  • 煎辦:煮鹽事務的辦理。
  • 阻節:阻礙,中斷。
  • 分司:這裏指分司官員。
  • 大課:考覈或檢查較大的事項。
  • 省垣(yuán):省城,省會。
  • 筵燕:宴會。
  • 魚水:比喻關係親密,像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
  • 踶齧(dì niè):踢咬。
  • 平章:古代官名,在這裏或許指某種事務的處理或官員的作爲。
  • 戊子: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龜筮(shì):古人以龜甲占卜,以蓍草占卦,合稱龜筮。
  • 昏結:結婚。
  • :使……勞累。
  • 切切:形容情意殷切。
  • 稼穡(jià sè):農事的總稱。春耕爲稼,秋收爲穡。
  • (nié):疲倦。
  • 唐棣(dì):一種植物,這裏可能借指一些麻煩或困擾的事情。
  • :災難,困境。
  • 仃(dīnɡ):伶仃,孤獨。
  • (bēng):使者。

翻譯

元年正月初,我作爲運使來到江浙地區。二月打開衙門辦公,上下都很愉快。承蒙聖恩隆重委任,我才疏學淺,心中有愧地接受了這個職位。四月時出現了草寇,百姓的爐竈被劫掠破壞。有八位場官不幸喪生,煮鹽事務頓時受到阻礙。分司的兩道官員出去招撫,心力交瘁。十月大的考覈完成,幸運的是沒有什麼虧損。省城的各位官員相互往來,我常常參加宴會。大家相處和氣,如春天般溫暖,關係親密如同魚和水。我家裏有一匹黃馬駒,每天擔心它踢咬。後來換成了一匹青鬃馬,賣掉它的錢彌補了我的不足。也因此能夠爲兒子子槃,仔細挑選求娶婚姻。戊子年娶了王氏的女兒,恰好占卜結果也很吉利。於是在十月間,根據情況辦了婚事。 想起你已經一年多沒有音信,我們之間的音訊變成了遙遠的隔絕。我日夜思念你,在夢中也常常殷切盼望。擔心你生病,憂慮你家的情況緊迫。道路常常阻塞難行,想要找到方便的途徑也不可能。聽說湖廣地區今年莊稼豐收,我的心裏雖然稍微得到些安慰,但始終沒有收到你的信。家鄉的人很少,我長久地感嘆着這分別的時光。早上想着我所親近的人,這個時候想必是很疲倦的。治理家庭確實不容易,需要有自己的規劃。以前有一些麻煩事,說起來讓你遇到困境。加倍田地增加稅收,賦役之苦重重疊疊。這個病根很難根除,這種危害最爲深刻。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人們相互嫉妒常常心中惱怒。你只要遵循天理,不要和他們發生爭執。 這些年來我身體安好,只是鬍鬚和頭髮又白了一些。走路很輕快,臉色也有光澤。人們都誇我健康,說我有養生的祕訣。養生在於能夠減少慾望,這樣應該能列入長壽之人的行列。心裏一直想着我的孩子,爲你安置好家宅。我上奏請求辭官回鄉,這個想法已經決定了。允許老臣退休,皇帝的詔書已經有了規定。近來又收復了蘇州,張姓的賊寇被消滅。仲冬時討伐方氏,一個月傳來了三次捷報。我派兒子前往京師,希望他能歸依德行。天下太平已經有了跡象,被任用的多是俊傑之士。法令制度依舊嚴明,每一分每一寸都怕違背。新增加了十九個鹽場,鹽稅又增加了數額。錢糧確實是重要的事情,其中的利害關係並非瑣碎小事。我心中充滿深深的憂慮,懷抱時常感到堵塞。我派使者讓他遠行歸來,回去後會對你詳細說。 親戚之間要好情親密,鄰里之間要和睦協調。種植要貴在先時,修養自身不要中途停止。對於小人要妥善處理,對奴僕要減少嗔怪責罵。要把樹木看作是墳墓旁的樹木,祭祀是爲了祖宗而設。不能把這些看作是平常之事,每年不要忘記去祭拜。杭州是古代的名郡,來的人常常不斷。寫這首詩寄去平安的消息,老淚從昏花的眼睫中流出。一一感謝親友們,恕我年老笨拙沒有什麼作爲。

賞析

這首詩是魏觀寫給兒子子慄的一封家書,內容豐富,情感真摯。詩中既描述了作者在江浙地區的工作情況和生活狀況,也表達了對兒子的深深思念和關切。

從詩的開頭到「求姻細掄擇」,作者講述了自己在江浙的經歷,包括上任後的工作、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生活瑣事。如四月草寇生導致場官殞命,煮鹽事務受阻,十月大課完成且無虧折,以及省垣諸公的交往等。同時,也提到了爲兒子求親成婚的事情。

從「念汝一載餘」到「勿與致唇舌」,作者表達了對兒子的思念和擔憂,擔心他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同時也教導兒子要遵循天理,不要與人爭執,反映了作者對兒子的教育和關愛。

接下來的部分,作者談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養生之道,以及對家庭管理和社會問題的一些看法。他認爲治理家庭要有規劃,批判了賦役繁重的現象,教導兒子要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詩的後半部分,作者提到了一些時事,如收復蘇州、討伐賊寇等,同時也表達了對錢糧事務的重視和憂慮。最後,作者強調了親戚鄰里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對祭祀等傳統習俗的重視。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既有對家人的關愛,也有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是一封飽含深情的家書。

魏觀

元明間湖廣蒲圻人,字杞山。元末隱居蒲山。朱元璋下武昌,聘授平江學正,累遷兩淮都轉運使,入爲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讀書,授諸王經。遷國子祭酒。以老乞歸。五年,以薦出知蘇州府,盡改前守苛政。旋以改張士誠廢宮(即元府治舊址)爲府治,觸太祖怒,與名士高啓同時被殺。有《蒲山牧唱》、《蒲山集》。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