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耕讀卷

· 鍾芳
結茅構屋依巖壑,出入煙霞友麋鹿。 曉戴殘星斫隴雲,林外幾聲啼布穀。 布穀黃鸝錯雜啼,傍溪草淺黃犢肥。 斗笠矇頭日烘背,飛埃和汗沾鬚眉。 老妻餉黍親提挈,鬆陰煮茗燒黃葉。 濁醪自酌殽不充,旋採山蔬助長啜。 歸來燈火掩黃昏,牙籤萬軸明如雪。 手提鉛槧事點勘,馳騁古今非涉獵。 六經渾渾森聖謨,百氏呶呶雜燕說。 夷教原從劉漢興,王猷已自嬴秦滅。 院靜庭空夜影單,更漏不聞星斗寒。 推檠掩卷嘆興廢,目中雙淚摧汍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uó):砍,削。
  • (qíng):燈架,也指燈。
  • (qiàn):古代記事用的木板。
  • (wán):形容淚水流下來的樣子。

翻譯

在山岩溝壑邊搭建茅屋居住,出沒於煙霞之中,與麋鹿爲友。 清晨戴着殘留的星星去砍割山間的雲霧,樹林外傳來幾聲布穀鳥的啼叫。 布穀鳥和黃鸝雜亂地啼鳴着,溪邊的草淺處,黃色的牛犢長得很肥壯。 戴着斗笠,太陽烘烤着脊背,飛揚的塵土和汗水沾溼了鬍鬚和眉毛。 老妻親自送來黍米,在鬆陰下煮茶、燒黃葉。 自己斟着濁酒,菜餚並不豐盛,隨即採摘山間的蔬菜來增添飲食。 歸來時已是燈火昏暗的黃昏,書架上的衆多書籍明亮如雪。 手裏拿着木板記事的工具進行校勘,在古今知識中馳騁,並非淺嘗輒止。 六經內容深厚,蘊含着聖人的謀略,百家學說紛繁雜亂,如同燕雀嘈雜之聲。 外來的宗教從漢朝興起,王道已從秦朝開始就滅亡了。 院子寂靜,庭院空蕩,夜晚的影子孤單,聽不到更漏聲,星星也透着寒意。 推開燈架,合上書卷,感嘆朝代的興衰,眼中的兩行淚水不停地流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耕讀人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感受。詩的前半部分描寫了耕讀人的田園生活,如依巖壑而居,與自然爲友,勞作的情景以及簡單的飲食,展現出一種樸實自在的生活狀態。後半部分則轉向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歷史興衰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六經、百家學說的看法,以及對王道興衰的感慨。最後通過描繪夜晚的寂靜和自己的感慨,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無奈和悲哀。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將田園生活與文化思考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啓示。

鍾芳

明廣東崖州人,改籍瓊山,字仲實。正德三年進士。嘉靖中累官至戶部右侍郎。有《皇極經世圖贊》、《續古今紀要》、《崖志略》、《鍾筠溪家藏集》。 ► 6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