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鴻篇
我聞造化本無私,一物亦荷覆載慈。
如何今日隨陽鳥,嗷嗷遍野常苦飢。
呼羣日暮聲悽惻,北望風煙迷故國。
欲向丹山朝鳳凰,羽毛摧落飛無力。
寒鴉凍雀共相憐,縮頸徘徊集中澤。
傷心枵腹啼向人,但訴稻粱謀未得。
秋山搖落秋江寒,念汝豈獨一飽難。
風雲慘澹鷹隼擊,竊恐性命危不安。
況乃朱門臭敗肉,手尚彎弓腰箭鏃。
少年百步詡穿楊,沙渚銜蘆何處伏。
生計蕭條起殺機,哀哉六翮將安歸。
雲天萬里愁無限,客裏西風淚滿衣。
拼音
呂敦禮
呂敦禮,林癡仙自中國返臺,與呂敦禮等舊友往來唱酬更爲頻繁,明治卅九年(1906)櫟社正式組織化,呂氏爲九名創社發起人之一。可惜兩年後,即以三十八歲之英年辭世。〖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呂敦禮生平詩作所存無多,去世後由林癡仙、陳槐庭等櫟社詩友蒐集其生前遺作,編爲《厚庵遺草》一冊,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由傅錫祺任職的臺中「臺灣新聞社」印刷發行。後由龍文出版社影印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以下即以此爲底本,並參考《鳥松閣唱和集》、《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櫟社第一集。厚庵詩草》、《臺灣詩鈔》、《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增補校錄。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