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幼春內弟歲暮感懷
浩浩煙塵未有涯,蹉跎身世兩堪嗟。
棲遲我喜容蝸角,形勝人爭錯犬牙。
半載籬邊交傲菊,三春海上泛歸槎。
號寒更比蟲吟苦,怕聽城頭動暮笳。
自作蕭蕭天籟鳴,傷時有語使人驚。
俱焚玉石昆崗火,盡化沙蟲穆滿兵。
馬渡河流冰未合,烏啼城角月分明。
遺民舊主恩情在,北望幽燕百感生。
著書經世忝非才,且舞斑衣學老萊。
親在客心寒似水,家貧酒債避無臺。
馬牛隨處供呼應,鷗鷺忘機任去來。
骨肉情深時態薄,漫將人事費量猜。
書劍平生快遠遊,攜家昔日別林邱。
兵戈客動思鄉感,駑馬才無壯志酬。
山水鯉城千里夢,風波鯤海一身愁。
滄桑事變歸來後,寄傲郊坰屋似舟。
癡客遨遊意氣橫,論交四海弟兼兄。
情懷豔屈同芳宋,詞藻研都又鍊京。
老去名山攜笠屐,歸來小隱笑公卿。
逋仙梅鶴孤山畔,吟罷新詩課種粳。
不羣鳴鶴與翔鸞,年少雄才抵海寬。
感事淚多盈把下,消寒吟苦擁衾單。
五常時下聲名擅,二阮林中唱和難。
我本論婚同衛霍,陽春聽罷未能彈。
拼音
呂敦禮
呂敦禮,林癡仙自中國返臺,與呂敦禮等舊友往來唱酬更爲頻繁,明治卅九年(1906)櫟社正式組織化,呂氏爲九名創社發起人之一。可惜兩年後,即以三十八歲之英年辭世。〖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呂敦禮生平詩作所存無多,去世後由林癡仙、陳槐庭等櫟社詩友蒐集其生前遺作,編爲《厚庵遺草》一冊,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由傅錫祺任職的臺中「臺灣新聞社」印刷發行。後由龍文出版社影印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以下即以此爲底本,並參考《鳥松閣唱和集》、《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櫟社第一集。厚庵詩草》、《臺灣詩鈔》、《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增補校錄。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