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次邱仙根工部粵臺秋唱原韻
竹帛書勳願莫酬,一衿蕭瑟冷經秋。
英雄割據爭蝸角,世態炎涼幻蜃樓。
北伐單于聞失道,南征荊楚報沉舟。
中興家國多戎馬,垂死餘悲記陸游。
十年晦朔異中華,寥落荒城宿晚鴉。
童丱已乘徐福舶,使星無復博望槎。
籌邊枉費屯田策,棄地渾如大漠沙。
遺老尚存思舊澤,崦嵫日暮奈西斜。
板蕩乾坤值播遷,燕都鼎沸熱紛然。
蕭條輦路鳴班馬,嗚咽宮梧泣暮蟬。
復霸文公無雉得,要盟鄭伯有羊牽。
關門柳色搖青處,小駐鑾輿感昔年。
罷停科舉陋浮詞,海上琴音是我師。
絕域張騫新鑿空,諸生何武漫稱詩。
爭攻孔教戈操室,一染歐風氣吐蜺。
學界盛衰關國運,中原北望寄幽思。
高飛遠避北山羅,匿跡銷聲計轉多。
文武衣冠非曩昔,鄉關歲月易蹉跎。
叢殘黃卷閒披讀,憔悴青衫自放歌。
數畝荒園棲遁久,神駒侷促志難磨。
矍鑠何人老據鞍,摶風一擊落霜翰。
只知紙上談兵易,那覺軍前卻敵難。
恨海尾閭波未泄,窮邊甌脫地非寬。
廉頗李牧何時出,朔漠秋高殺氣寒。
去歲瀋陽戰釁開,從軍萬卒入泉臺。
江山暗墜他人手,烽火重燃未死灰。
歷代寢門靈盡泣,旁觀壁上將誰才。
遼河流水聲嗚咽,壯麗皇都沒草萊。
酷愛風流阮步兵,呼僮沽酒破愁城。
鯨波歷歷平何日,鯤島茫茫寄此生。
亂後家山淪異域,時艱朝野擁虛聲。
一身自笑如王猛,晉室傾心最有情。
拼音
呂敦禮
呂敦禮,林癡仙自中國返臺,與呂敦禮等舊友往來唱酬更爲頻繁,明治卅九年(1906)櫟社正式組織化,呂氏爲九名創社發起人之一。可惜兩年後,即以三十八歲之英年辭世。〖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呂敦禮生平詩作所存無多,去世後由林癡仙、陳槐庭等櫟社詩友蒐集其生前遺作,編爲《厚庵遺草》一冊,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由傅錫祺任職的臺中「臺灣新聞社」印刷發行。後由龍文出版社影印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以下即以此爲底本,並參考《鳥松閣唱和集》、《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櫟社第一集。厚庵詩草》、《臺灣詩鈔》、《臺灣詩錄》、《臺海詩珠》增補校錄。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