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
註釋
- 九垠(yín):九州的邊際。這裏泛指全國。
- 魅:鬼怪。
- 億醜(ǒu):億衆,這裏指衆多百姓;醜(ǒu) ,類,羣體。
- 髡(kūn)鉗(qián):古代刑罰。髡,剃去頭髮;鉗,用鐵圈束頸。
- 矰繳(zēng zhuó):獵取飛鳥的射具。這裏指陷阱、災難。
- 網罟(gǔ):魚網,這裏比喻陷入困境。
- 鴳(yàn)燕:鴳雀和燕子,比喻小人。
- 歲雲杪(miǎo):歲末。雲,語助詞。杪,末尾。
- 罹(lí):憂患,苦難。
- 徇:同「殉」,爲某種目的而死 。
- 易簀(zé):更換竹蓆。曾子臨終前認爲自己所躺竹蓆不合禮,要求兒子更換。
- 結纓(yīng):繫好帽帶。子路在臨死前整理好衣冠、繫好帽帶從容赴死。
翻譯
整個國家陷入混亂,到處像是鬼魅橫行,無數百姓被俘虜淪爲奴隸。我既不能像伍子胥那樣隱姓埋名死在吳國,也不能像髡鉗後的奴隸那樣生活在魯國。像商山四皓那樣隱居避世我比不上,像魯仲連那樣超脫塵世的舉止我也不及。我就如同高飛的大雁不幸中了獵箭,巨大的鯨魚陷入了魚網。那些小人像鴳雀、燕子一樣上竄下跳,相互爭吵;又像螻蟻般隨意地相互稱兄道弟。山河破碎一片狼藉,此時已是一年的歲末;我飄零在海角天涯,又到了春末時分。一生就這樣落落寡合,生涯即將走到盡頭,在萬里之外艱難漂泊,行役十分辛苦。我生不逢時遭遇諸多苦難,追求仁而得到仁,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這輕重如何衡量呢?女子能堅守自己的本分,男子更應英勇無畏,哪怕面對刀鋸也毫不退縮。慷慨赴死有時還比較容易做到,而從容就義卻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仁人志士所樹立的精神,猶如橫跨大地的天柱般屹立不倒。爲了道義而捨棄生命,不苟且偷生,正道的光輝將永遠照耀千古。如今如孔子般的聖賢不再,《春秋》大道已然荒廢,到處是獸蹄鳥跡雜亂交橫在中原大地。亂世之中那些稱帝的人在位不過幾十年,真正的禮樂正統終究將歸屬於真正的聖主。李陵、衛律的罪行簡直通天,遺臭萬年至今讓人唾棄。像邵平那樣在長安東門種瓜的平靜生活不可得,暴露屍骨在匈奴之地本就是咎由自取。我平生讀書又是爲了什麼呢?面臨大難又有什麼好擔憂,有什麼好恐懼的呢?算了吧,臨終或許不必像曾子那樣嚴格遵守禮儀更換牀蓆,但也要像子路那樣繫好帽帶從容就義。
賞析
這首《言志》是文天祥抒發自己堅定志向與高尚情懷的作品。詩中以大量典故和形象的描寫,如「九垠化爲魅,億醜俘爲虜」描繪出國家淪陷、百姓遭殃的悲慘情景;用「冥鴻墮矰繳,長鯨陷網罟」比喻自己的不幸遭遇。詩中對不同人物形象進行對比,既有不願屈服的仁人志士,也有賣國求榮的李陵、衛律等,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文天祥將自己置於時代的風雨中,思索生死之義、家國之重,體現出他對道義的不懈追求和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表現出文人的擔當與忠誠,整首詩充滿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感與堅定的人生信念,震撼人心,千載之下,仍能激發人們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