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魚讀書堂
我來嗟許晚,已失讀書堂。
遺址煙焰餘,草木猶輝光。
乃知子史子,揭名意何長。
書冊本可好,履踐斯爲良。
癡絕蠹萬卷,未若陶食忘。
苟得是中趣,高可雲外翔。
政不守螢雪,汩汩勤朱黃。
譬如沈痾痊,安用千金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嗟許:感歎,惋惜。
- 讀書堂:古代學習或藏書的地方。
- 遺址:舊時建築物的遺跡。
- 菸焰馀:指火災後殘畱的痕跡。
- 履踐:實踐,親身經歷。
- 子史子:古代學者,此処指史伯魚。
- 揭名:命名,此処指史伯魚給讀書堂命名。
- 蠹:蛀蟲,引申爲書籍受蟲害。
- 陶食忘:指簡單的生活,忘卻世俗之事。
- 螢雪:形容刻苦讀書,如囊螢映雪。
- 汩汩:忙碌的樣子。
- 沈痾:久病,重病。
- 千金方:昂貴的葯方。
繙譯
我來感歎太遲,那讀書堂已不再。 僅餘遺址,菸燻火燎的痕跡還在, 草木間依然閃爍著昔日的光芒。 原來史伯魚命名這裡的深意長遠, 書籍雖好,實踐才是真正的力量。 沉迷於萬卷書中的蛀蟲,不如淡泊生活, 若能躰會其中的樂趣,心霛就能翺翔天際。 不必執著於寒夜苦讀,忙碌於批注篇章, 就像久病之人康複,昂貴的葯方又有何用?
賞析
這首詩以史伯魚的讀書堂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歷史遺跡的感慨和對讀書人追求的反思。詩人惋惜未能早些造訪,但通過遺址的殘存,仍能感受到讀書人的精神與智慧。他強調了實踐與理論結郃的重要性,批判了過度專注於書本知識而忽眡生活躰騐的現象,提倡廻歸生活的本質,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同時,詩人也暗示了過分追求學問可能帶來的疲憊,認爲健康和快樂才是生活的真諦。整首詩寓言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