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望臺灣

· 趙翼
極目蒼茫浪接天,中藏掌大一山川。 當年曾比田橫島,今日重煩楊僕船。 颶力吼來風有母,妖氛掃去水無仙。 臨流遠想熊津督,曾破周留定海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極目:用盡目力遠望。
  • **中藏掌大一山川:意爲在廣闊的海上,臺灣就像是藏在其中手掌大小的一片山川之地 。
  • 田橫島:秦末漢初,田橫曾率五百壯士在此據守。此處借指鄭成功曾以臺灣爲抗清基地 。
  • 楊僕船:楊僕是西漢將領,曾率水軍出征。這裏借指清朝的水師渡海收復臺灣 。
  • 颶力吼來風有母:「風有母」即颶風,「母」是颶風到來前海上常見的一種雲,預示颶風將至 。這裏形容海上風浪巨大。
  • 妖氛:指法國侵略者的勢力 。
  • 水無仙:傳說海上有仙山,這裏是說掃除了外來侵略勢力,臺灣海域恢復平靜安寧,不存在虛幻的仙山干擾。
  • 熊津督:指唐朝名將劉仁軌,曾擔任熊津都督。
  • 周留:百濟的戰略要地。
  • 海埏(shān):海邊。

翻譯

極力遠望那茫茫大海,波浪連着天際,在那遼闊的大海中間,寶島臺灣如手掌般大小橫臥。當年它曾像田橫島一樣,是反清勢力的盤踞之地;而如今又需煩勞清廷水師的戰船前去收復。颶風呼嘯而來,狂風怒吼,「風母」雲帶來這猛烈風暴。掃除了法國人那侵略的勢力,臺灣海峽恢復平靜,不再有虛幻仙山的紛擾。我面對着滾滾流淌的海水,不禁遙想當年的熊津都督劉仁軌,他曾攻破周留城,安定了那遙遠海邊的疆土。

賞析

這首詩整體情感基調凝重而蘊含豪情。開篇「極目蒼茫浪接天,中藏掌大一山川」 通過對海上景色的描寫,展現出臺灣地理位置的獨特與渺小卻又至關重要,蘊含詩人對臺灣壯麗山河的感慨。頷聯以「當年曾比田橫島,今日重煩楊僕船」運用典故,借古喻今,回顧了臺灣不同時期的歷史狀況,引發對歷史變遷的思索。頸聯「颶力吼來風有母,妖氛掃去水無仙 」通過描寫海上風暴和「妖氛」被掃去,寓意掃除外國侵略勢力,體現詩人對臺灣局勢好轉的期盼。尾聯藉助「臨流遠想熊津督,曾破周留定海埏」,借劉仁軌的典故,表達希望朝廷能像古人一樣,有力地保衛臺灣,安定海疆,對守疆安土之人的敬慕以及對國家海防安定的深深關切之情躍然紙上。 此詩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歷史知識,用典巧妙自然,把對臺灣複雜的情感與歷史現實相結合,是一首充滿家國情懷和歷史深度的作品。

趙翼

趙翼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