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博帶峨冠:( bó dài é guān )高冠博帶,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裝束,這裏指保守的舊官僚。
- 緘口諱維新:閉口不提維新之事。緘口,閉口。
- 兒戲塵羹事:把義和團之事當作兒戲和微不足道的事情。塵羹,塵土製成的羹湯,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 屍居木偶人:像屍體一樣靜止不動、像木偶一樣毫無生氣的人,指昏庸無能的官員。
- 紹述:繼承。這裏指慈禧太后等保守勢力廢除光緒帝的維新變法,恢復舊制。
- 黨人獄起又黃巾:指朝廷抓捕維新人士,就像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而義和團的興起又如同漢末的黃巾起義。黃巾,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頭裹黃巾,故稱黃巾軍。
- 剛趙:指剛毅和趙舒翹,清朝官員,奉命前往處理義和團事件。
- 宣撫:朝廷派遣大臣安撫地方。
翻譯
那些穿着高冠博帶的舊臣們,三年來閉口不提維新之事。 僅僅把義和團的事情當作兒戲和無足輕重之事,交給那些昏庸無能的人去處理。 繼承舊制的政策施行都是鐵定的案子,抓捕維新黨人的牢獄興起,而義和團又如同黃巾起義般出現。 如今剛毅和趙舒翹來進行安撫,還相信那些放下武器的人是義民。
賞析
這首詩是黃遵憲對京師義和團事件的感慨之作。詩中通過對舊臣的保守態度和昏庸無能的批判,揭示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和混亂。詩人對維新變法的被壓制表示遺憾,同時對義和團事件的複雜性質進行了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舊臣們對維新的迴避態度,表現了他們的保守和頑固。接下來,詩人將義和團之事視爲兒戲和微不足道,諷刺了當時官員的無能和對局勢的輕視。「紹述政行皆鐵案,黨人獄起又黃巾」這兩句,用簡潔的語言揭示了政治的殘酷和社會的動盪,將朝廷的保守政策與歷史上的黨錮之禍相類比,同時將義和團的興起與黃巾起義相提並論,暗示了社會矛盾的激化。最後兩句,詩人提到剛毅和趙舒翹的宣撫,表達了對局勢發展的擔憂和對所謂「義民」的質疑。
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類比和對現實的批判,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政治局勢的憂慮。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爲“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
黃遵憲的其他作品
- 《 養痾雜詩 》 —— [ 清 ] 黃遵憲
- 《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三 》 —— [ 清 ] 黃遵憲
- 《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 其三 (同治三年至十二年作) 》 —— [ 清 ] 黃遵憲
- 《 奉諭改於八月廿四日迴鑾感賦 》 —— [ 清 ] 黃遵憲
- 《 歲暮懷人詩 》 —— [ 清 ] 黃遵憲
- 《 纪事 其四 (光绪八年至十一年作) 》 —— [ 清 ] 黃遵憲
- 《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二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黃遵憲
- 《 臺灣行 》 —— [ 清 ] 黃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