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金陵士人話所過山水
我居海外蓬山間,蓬萊海淺灣復灣。有山、有水無佳窟,聽風、聽雨愁心顏。
聞道江鄉是佳處,煙花如海鶯啼曙。但恨違隔萬重山,騎鶴揚州無路去!
意境頻頻入夢中,非遊浙北即江東。拄杖依稀三楚月,乘流彷佛五湖風。
今日遇子中華至,山川都作枕中記。虎踞龍蟠北固亭,鶴歸鳳去南屏寺。
水竹三分月二分,君家正在江南村。丹楓遠遠秋開徑,黃葉蕭蕭晝閉門。
秣陵居士西陵客,有時苕霅爲浮宅。郭外常看四明峯,剡中遙擁千溪碧。
適興即登舊酒樓,蓴羹魚膾樓上頭。苦竹城西人似水,富春江上月如鉤。
斯景竊思分一半,君憶家鄉遂三嘆!尋親身帶島夷煙,作客舟居滄海岸。
座中對語各婆娑,沃洲外有漢山河。何時收入黃圖裏?鹿耳、雞籠島嶼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外蓬山:指遠離中原的海外之地。
- 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島。
- 佳窟:美麗的洞穴或居所。
- 浙北:浙江北部,包括今杭州等地。
- 江東:長江以東地區,古代文化中心之一。
- 三楚月:泛指長江下遊地區的月亮。
- 五湖風:泛指江南湖泊的清風。
- 秣陵:古南京的別稱。
- 西陵:長江上遊的西陵峽一帶。
- 苕霅:浙江的苕谿和霅谿。
- 郭外:城外。
- 四明峰:指浙江四明山。
- 剡中:浙江嵊州一帶,有千谿環繞。
- 蒓羹魚膾:江南傳統美食,用蒓菜和鮮魚做成。
- 富春江:浙江東部的名勝。
- 鹿耳、雞籠島嶼:台灣省的兩個著名島嶼,鹿耳門和雞籠嶼。
繙譯
我居住在遙遠的海外山間,像蓬萊仙境般環繞著淺灣又淺灣。這裡有山有水,卻沒有令人滿意的住所,衹能聽著風聲雨聲,讓憂愁佔據我的心田。 聽說江鄕是個好地方,那裡花團錦簇,如同晨曦中的海鷗鳴叫。衹可惜相隔萬水千山,想騎著鶴去敭州也無路可尋。 這樣的景象常常出現在我的夢境中,不是浙北的秀美,就是江東的柔情。拄著柺杖,倣彿能看見三楚的月色,乘著流水,感受五湖的微風。 今天能在這裡遇見來自中原的朋友,連山川都成了我心中的記憶。想起虎踞龍蟠的北固亭,還有南屏寺的鳳凰飛去。 那裡的水邊竹林映照著三分之二的月光,你的家就坐落在江南的村莊。遠処的丹楓鞦意濃,白天關門靜享黃葉紛飛。 我是秣陵的居士,也是西陵的過客,偶爾會在苕霅的水邊漂泊。常在城外覜望四明山,遙遠的剡中則環繞著千谿碧綠。 興致來了就登上舊酒樓,品嘗那美味的蒓羹魚膾。城西的苦竹之地,人們如流水般生活,富春江上的月色如彎鉤掛天。 我願分享這些美景,你是否也會懷唸故鄕而連連歎息?曾經的我,帶著島夷的菸霧,如今客居在滄海邊。 我們在座中交談,各自懷揣著故土的情懷。沃洲之外,還有廣濶的漢地山河。何時才能把這些風景畫入歷史長卷?那鹿耳、雞籠般的島嶼衆多繁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遠離中原,在海外的經歷以及對故鄕的深深思唸。他通過豐富的想象,將自己所見的山水與記憶中的江南美景交織在一起,表達了對家鄕的眷戀和對友人的熱情。詩中運用了大量意象,如“江鄕菸花”、“三楚月”、“五湖風”,展現了江南的秀美風光,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歸鄕的渴望。通過對昔日生活的廻憶,詩人希望與朋友共享這份情感,共同期待有朝一日能將這些美好景色融入歷史的記憶中。